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潤物細無聲演講稿

潤物細無聲演講稿

 演講稿具有邏輯嚴密,態度明確,觀點鮮明的特點。在當下社會,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那麽妳有了解過演講稿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潤物細無聲演講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潤物細無聲演講稿1

 農民,選擇了土地,因為他們知道這裏的耕耘能使他們感受到豐收的喜悅。花匠,選擇了花園,因為他們知道這裏的耕耘能使他們看到盛開的鮮花。而我卻選擇了壹群群孩子,因為,我知道在孩子們的心田耕耘,能使我體會到農民的喜悅,花匠的欣慰。

 “捧著壹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自我踏上幼教工作崗位以來這句話時時縈繞在我的耳邊。這是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也是我壹直以來的座右銘。陶行知先生把畢生的精力奉獻給教育事業。他的情至真,愛至深,是我們做人的典範。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我們要以“愛滿天下”的精神、寬容的心理去對待那些幼小的還未成熟的心靈,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多份寬容和厚道,理解並教育他們,使他們遵循正常的軌道發展。工作中,我正是朝著這壹目標奮進著,在教育崗位上默默地耕耘,無私地奉獻,用這段人生最美的青春年華譜寫了壹曲青年教師的奉獻之歌。

 壹、愛滿天下、潤物無聲

 陶行知說:“大家願把整個的心捧出來獻給小孩子才能實現真正的改造。”他要求教育者“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的活人。”是啊,熱愛教育,首先要對孩子有愛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陶先生高尚品格的熏陶下,在校領導的倡導影響下,從教10年來,我壹直把班級的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與他們壹起笑、壹起憂、壹起學習、壹起玩耍。 去年,我接了壹個住宿班,經過壹段時間的相處、觀察、了解,發現班級存在著“幾多”——愛哭的多、不願吃飯的多、脾氣倔強的多、祖輩帶的多……家長們對這些“小太陽”“小祖宗”可謂百依百順。針對這些情況,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讓孩子走出自我、走出寵愛、走進同伴、學會交往。如我班的兵兵小朋友非常內向,在集體場合從不與大家壹起玩,也不與別人說壹句話,父母為此十分著急,為了給他創造壹個與外面多接觸的環境,所以將他從祖父母那裏接出來,並讓他住宿在幼兒園。剛來的時候他壹言不發,僅僅用點頭與搖頭來表示。於是,我每天早上來園第壹件事就與他問早,晚上他臨睡前吻別道晚安,慢慢的他對我的問候做出了語言的回應。每月的遠足活動,我總是領著其他孩子與他壹起分享美食,3個月後的壹個周壹早上,媽媽送兵兵到幼兒園,進門的第壹件事他對我說“老師早”,還能開心的與媽媽說“再見”。這時的我和兵兵媽媽壹樣,眼裏噙著激動的淚水,無法用語言表達眼前的這壹切。兵兵從此越來越合群了,六壹節還參加表演節目呢!看完節目後的壹天兵兵媽媽寫了壹封信給我,信中她滿懷感激地說:“是您的辛勤教育讓我有了今天的喜悅,如果說機遇決定命運的話,那麽我的孩子慶幸能遇上您這樣的老師,是您改變了我孩子的命運,讓我看到了希望。”正如陶行知先生在“育才三方針”中所說:愛,根據孩子們的不同傾向,透過集體生活,我們培養和引導他們對民族人類發生更高的自覺的愛。”

 師愛不是溺愛,師愛還是“偏愛”。通過學習陶行知先生“愛滿天下”的教育理論,我明白在壹視同仁愛學生的同時,如果能給待優生壹點“偏愛”,這樣更有利於教育他們。陶行知先生曾對教師說過這麽壹句話“妳的教鞭下有瓦特,妳的冷眼裏有牛頓,妳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就是要善於發現孩子們的優點和潛力,抓住孩子的“閃光點”來克服他們的壹些消極因素。如我班的浩浩是壹個非常調皮的孩子,由於經常捉弄同伴,大家都懼怕他。但我在班級宣布:凡能幫助別人、愛勞動等方面做得好的同學也會得到獎勵。下午當我叫到浩浩領獎時,全班小朋友都向他看去,她滿臉通紅,很激動,我抓住機會對大家說說:“浩浩今天主動給植物角的花澆水,而且幫助老師拿東西,妳們同不同意給他發獎?”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同意。”這時他懷著驚喜的心情上來領獎。我懇切地對她說:“多努力,我相信妳壹定能更棒的。”果然第二天,他沒有捉弄

 小朋友,還爭著舉手發言,這期間,雖然有小的反復,但畢竟在原有基礎上向前邁進了壹大步。

 事實證明,愛心的溝通,贏得了教學高效的情感基礎。我所帶的班級也被評為園“優秀文明班”。而且,在陶先生“愛滿天下”思想的感召下,無論是在校外還是在校內,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家長,我都給予同樣的愛。

 二、做中玩、玩中學,積極投身課改實踐

 陶行知是我國近代最早提出創造教育理論的教育家。在《創造的兒童教育》壹文中,陶行知先生就指出“教育不能創造什麽,但它能啟發解放兒童創造力以從事於創造工作”,“教育是要在兒童自身的基礎上,過濾並運用環境影響,以培養加強發揮這創造力。” “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他們可以想。解放兒童的嘴巴,使他們可以談。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他們可以玩、可以幹。解放兒童的時間,使他們的生命不會被稻草塞滿。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他們的歌聲可以在宇宙中飄蕩”。並在《創造宣言》中大聲疾呼:“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讓我們至少走兩步退壹步,向著創造之路邁進吧。” 陶行知先生的這種教學做合壹的教育思想與今天的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不謀而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中,也在強調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對終生發展有用的知識。要解放學生的手,解放學生的思想,在做中學,在做中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所以在我的教學中,我不會輕易否定壹個孩子的突發奇想,使得不同的個性能得到充分的展現,使個體的生命價值得到更好的體現。同時我引導孩子觀察身邊的各種現象,熱愛自然、探索自然。

 在主題活動“汽車”的開展過程中,小朋友們從收集資料開始,了解汽車的種類、功用。參觀浦東通用汽車公司了解汽車的歷史、制作程序、組裝部件等壹系列的知識。在此基礎上還進行了制作汽車的實踐活動,孩子們從中學會了收集資料的本領,學會了統計與設計,學會了交流與交往,還開闊了眼見。根據這個主題撰寫的“遊戲性主題創意操作活動”獲得國家遊戲論文二等獎。

 為了讓孩子理解方位詞:上下、前後、左右,我設計了壹節活動“小兔請客”。以遊戲的形式,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主線,通過創設情景“在森林裏躲避危險”“在家裏找禮物”“在家裏找玩具”,充分讓孩子在自然的情況下,在輕松的玩樂中學會知識,達到預期目標。這節公開活動得到了觀摩老師們的壹致好評。所以,我覺得教學中壹定要貫徹“教學做合壹”的教學原則,不斷補充新的知識,才有可能使得教學相長。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是無名無利沒有尊榮的事業,教師應當專心盡責,不能因金錢破壞教師職責的尊貴。我只是教育戰線上壹名普通的青年教師,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著,無私地奉獻著,我的頭上沒有耀眼的光環,但我卻壹直努力,做到身體力行,教人求真,“壹舉壹動,壹言壹行,都要修養到不愧為人師”的地步,用愛耕耘孩子們的心田,潤物細無聲。

潤物細無聲演講稿2

 朋友們,妳們的童年是怎樣的呢?壹定是洋溢著溫馨與關愛、歡笑與陽光,或是充滿著媽媽的叮嚀與爸爸的慈愛吧!列夫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幸福是千篇壹律的,而不幸卻是各有各的不幸。”我不知道妳們的童年是怎樣的,可是我有壹個不幸的童年,沒有爸爸、媽媽在壹起的日子,就沒有了關愛與呵護,就缺少了陽光與歡笑。我自己艱難的走過昏暗無光的童年,於是我深深的了解沒有愛的童年是怎樣的無助與悲傷。

 兩年前花季般年齡的我滿懷豪情,信心十足的踏進了幼兒園的大門,我要用我的愛心去關愛每壹個孩子,用我的愛的雨露滋潤每壹棵小苗。迎接我的是壹張張蘋果似的小臉和壹雙雙充滿歡樂而又略帶遲疑的眼睛,似乎在說:“這位大姐姐是我們的老師嗎?”我的心慌亂起來,手足無措。不知是誰帶頭喊了壹聲:“老師好。”瞬間,我的心如同壹葉被風鼓起的小帆。於是,我把最美好的笑給了孩子們。

 從那天起我就是壹位真正的幼兒教師,我的職業就是和孩子們打交道,那麽我能愛孩子們嗎?我能愛不是自己的孩子嗎?我該怎樣去愛孩子呢?

 我曾經碰到過這樣壹件事情。那是壹個深冬的夜晚,我正發著高燒,在家休息。突然壹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將我喚醒,原來是我班的子淳小朋友,晚上7點多鐘了,還沒被家長接走。我知道孩子的父母這些日子正鬧離婚,大人們鬧的混天黑地,最受委屈的是孩子,最無辜的也是孩子。因為曾經我就是那樣的壹個孩子,我知道夾在父母中間被遺棄的感覺。這段日子裏,我發現這個原本就性格內向的小女孩,每天都眼神呆呆的,尤其是離園時看到小朋友的爸爸、媽媽親親熱熱的來接孩子,就總是壹個人坐在角落裏偷偷的看,悄悄的哭。我理解孩子的無助與脆弱,曾經我也哭著度過每個黑夜。我也曾經問過無數次為什麽我有這樣壹個不幸的家。放下電話,我顧不上自己還沒有吃晚飯,正在發高燒,心急火燎的趕到幼兒園。當孩子看到滿頭大汗的我跑來時,孩子壹頭撲到我懷裏,嘶啞著喊:“老師,爸爸不要我了,媽媽也不要我了,可是我想爸爸和媽媽,我要回家……老師,妳為什麽來了?……只有妳對我最好,妳好象媽媽。”說著孩子抱得我更緊了,象永遠也不要放手似的。看著孩子那雙紅腫的眼睛,聽著孩子那撕人心肺的哭喊,我的心要碎了,眼淚奪眶而出。我緊緊的抱著她,想給她壹點溫暖,壹絲安慰,她象小羊羔壹樣溫順的付在我的懷裏,不再哭了,只是虛弱地抽泣著……我想,孩子是不幸的,她的童年應該是歡笑與陽光才對,我和她都沒有。可是,孩子又是幸運的,當年的我只是在別人背後偷偷的哭。而我現在懷裏抱著的孩子,身旁還有我,她的老師,她的母親。

 我壹遍遍的往孩子家裏打電話,沒有人接,怎麽辦?我急的真想哭,可是我不能啊!我努力的搜尋著壹點模糊的記憶,帶孩子回她的奶奶家。於是我和孩子冒著凜冽的寒風,走走抱抱,抱抱走走,就這樣,我們壹路摸索著前行。此時,幼兒老師那特有的使命感,使我再也感覺不到寒冷,使我忘記了疼痛,忘記了饑餓,甚至忘記了走夜路的膽怯。我現在只是想把這個孩子,曾經和我有壹樣命運,壹樣痛哭過的孩子平安的送回家。當晚上10點多我抱著孩子找到她奶奶家時;當老奶奶看見我滿身是汗,滿臉倦容時;當老人家看見孩子在我臂灣裏疲倦的睡去時,老人家哭了,我也哭了……不由的我想起了班主任老師在畢業之際送給我的離別贈言——“願妳是壹片火紅的楓葉,妳的色彩將閃現在收獲的季節,願妳是壹盞寒夜的燈燭,妳的光輝要灑遍前行的道路。”是啊!沒有愛比母愛更加偉大,幼兒老師就是要用和母親壹樣細膩、博大、深刻的愛去愛孩子們。挺直脊梁去托起孩子登高,鋪下身子讓孩子遠行。

 從此,我把愛滲透到每個孩子的心裏,滲透到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孩子的抽象記憶比較差,我想了個辦法,每當孩子不願意記或記不住時,我就悄悄走到他身邊,把他那雙嫩藕似的手攏成環行,神秘的在他耳邊說:“這

 就是妳的百寶箱,老師要給妳寶貝,快接好。”對著他的小手,我輕輕念完剛學過的詩歌。孩子眨眨眼睛,半信半疑的望著我,跟著我念壹遍。念完後,我把孩子的小手合緊,又悄悄在他耳邊說:“千萬別把它丟了哦!”第二天,當我問他:“昨天的寶貝還在不在?”時。他小心的合著手說:“在,在這兒呢!”看著孩子們壹天天進步,我的喜悅心情真是無法形容。

 如果說,醫生是對病人實行救死扶傷,讓生命沿著健康方向發展的人;那教師就是對嶄新個體加以註釋,在潔凈紙面描繪太陽的人。醫生挽救生命,而教師就是教給生命如何發光。我要做個好醫生,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更要做個好老師,讓孩子們懂得怎樣做個快樂的人,學會讓生命發光!

潤物細無聲演講稿3

 每天的清晨,邵老師用她親切的笑容、輕聲的問候、溫暖的雙手把東城的每壹個孩子迎進幼兒園,壹年四季,每個美麗的早晨,邵老師都在這裏迎候著她的孩子們。全園600余名孩子,她個個都能熟練地叫出名字,並對每個孩子的成長情況,她都能不假思索地說出壹、二,孩子家長無不對此欽佩萬分。這就是東城早晨的壹道風景,這就是邵老師,壹個用心與孩子打交道,壹個樸實無華卻對任何事都用心去鑄就的人。

 邵老師很平凡,但她卻很執著。我要做個好老師,讓周圍人都羨慕我。經過自己的努力,她在教學上嶄露頭角,可由於工作需要,99年她的工作重心轉向保健,這是壹次轉折,也是壹次挑戰,這種轉換對她來說是壹次自我塑造,沒有退路,只有前進。她發現保健老師沒有壹線教師容易出成績、受家長重視,工作頭緒很復雜;也沒有孩子的直接參與,都是間接性的工作,她心中空空的。由於沒有經驗,她心中甚至有些恐慌。因為孩子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無數個家庭的幸福快樂,幼兒園的衛生保健工作,關系到幼兒園的發展前途。“每位孩子都健康成長是我們***同的願望!願每位孩子天天都健康快樂!”這是兩句普通的文字,但卻是衛生保健工作所追求的目標。如何讓每壹位孩子都健康成長,讓無數的家長都信任滿意呢?

 在7年的保健工作中,她樹立了“我為全園孩子健康”的信念,以服務者的身份出現,主動與老師溝通、與孩子溝通、與家長溝通,建立起壹整套保健室服務措施,努力使大家滿意。如向班級老師征集對保育工作的建議,向家長公布服務條款,並對特殊家長提供特殊服務等等。接著進壹步改變保健方式,以被動為主動,把保健工作重心放在“預防”的關口。別人沒想到的,她做到了,人家沒做到的,她做優了。如積極做好每個季節易發的傳染病預防,常見幼兒病例的護理,常見病的預防,各種保健知識的宣傳、發動,讓我們的家長在早知道早預防的過程中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識,以配合幼兒園壹起增強幼兒的體能。她還提供個性化的保健策略。每個孩子的生理、心理特性都是各異的,運用統壹的方法去實施保健工作只會事半功倍,在今天,我們的孩子有理由提出適合自己身心發展的健康方式,因此,邵老師就悉心提出個案研究,對全園孩子進行個性化的保健服務,厚厚的跟蹤服務材料見證了邵老師的壹番良苦用心。

 幼兒園的保育工作與教育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們的保育隊伍存在著人員少,文化水平低等問題,如何較快地提升這支年輕的隊伍水平,確保幼兒園的保育質量與教育質量同步提高,她又和領導壹起制定並真正執行了《保育員工作考核》《保育員工作細則》等,做到規範保育員隊伍質量,實行保育員每星期例會制度,還有計劃地組織保育員學專業理論、學職業規範,及時提供她們日常規範操作的方法,還根據保育員工作的特點,鼓勵她們每周書寫觀察記錄,將自己在常規有序,周而復始看似繁瑣的保育工作中做有心人,真正切實的提高幼兒園的保育工作質量。

 為了貫徹幼兒園保教並重的原則,使“二期課改”精神深入各領域,提高保健教師對新時期衛生安全工作的認識,邵老師在自身素質提高的同時,也不忘帶領惠南片保健老師在以組為陣地,通過對實踐行為的反思,通過尋找壹日活動中保育工作的薄弱環節,大家壹起分析原因、尋找對策,明確對膳食、安全、保育、消毒等工作中需要重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及容易發生事故的隱患方面的問題,制訂了規範化操作的具體目標和要求。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和在幼兒園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並對今後的保育工作提出防患於未然的方法、思考和對策。與此同時,邵老師還擔任了區保育員培訓班的培訓老師,擔任了區教育局對民辦(家辦)幼兒園的年檢評審工作,將公辦幼兒園的衛生保健工作先進管理帶到家辦幼兒園中,得以***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