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峽歸帆
這景觀位於後瀝河鮮舫美食街。此地得天獨厚,立於此遙看山色水光,風景秀色如畫,尤其是近望肇慶羚羊峽,碧波蕩漾,帆船爭流、夕陽影照,百客觀光、山現金色、欲與天公試比高。在觀景處有壹棵近千年古榕樹伸出江邊,與遠景構成壹幅美麗的畫圖,使人仰羨不已。
峽山石炮臺
這個景觀位於羚羊峽口北側,此地歷史上是兵家必爭之要地,因西江至坑口區域古時是上下遊壹線而下,至此分為兩條水道,壹條是現在的西江羚羊峽河道,另壹條是從水基分流的水道,現在蘇村、後瀝壹帶的大片土地是其河道,至後瀝的峽山棧道和後瀝至民樂的山路作為交通要道。峽山古炮臺就在兩水道分流處的要沖。此地易守難攻,建造時炮分5個方位,5門炮所擊出的炮彈的目標覆蓋了坑口區域,大有“壹夫當關,萬人莫開”之勢。此炮臺遺址現留作遊覽和歷史教育聖地。
蜆殼洲
此景觀在東八隊與何尼交界處,前幾年有考古工作隊對蜆殼洲進行了考察,發現此地蘊藏著大量的古蜆殼,是大約於壹萬年前的時候,古人以此地沙灘作淘蜆作坊,曾有密集的加工業,並居住過以淘蜆為生的漁民,如今成為萬年歷史遺址,很有研究和遊覽價值。
龍華寺
此景觀位於羚羊峽中部西江邊,這是古代學子讀書、吟詩的好地方,有“望斷西江千帆過,寺院美景不欣題”的詩句為證。此地對面就是羚羊峽的“望夫石”。傳說當時壹書生赴京考試,船經此地沈沒,書生之妻痛不欲生,每天都在此山頭上祈望丈夫生還,後來聲絕力竭,感動神靈而化作壹塊石頭,其形象婦人望江而立,至今依然。歷來過往船舶都叩頭拜祭,要不就會雷雨交加,行船難過。拜祭後河上才會雨靜浪平,船只通暢。
下院古址
位於東股七隊的基圍邊,這是鼎湖山慶雲寺和尚所建。該院落成時,慶雲寺主持智常在入夥酒宴上封羅隱為“地主”,蕉園村為“山主”,沙浦鎮桃溪為“佛主”。據傳當時慶雲寺興建時,智常從浙江運回的大佛要用元寶紙包住,但包了幾次都無法包住,全寺人員無計可施,而正在建寺的桃溪人口中咒了幾句,用口水向佛肚壹抹,就把元寶紙壹壹粘住了,等到佛開光時也不易撕開,所以稱桃溪為佛主。現下院古址常有遊人至。
羅隱紅亭
這景觀在羅隱西江河邊,站於此亭上舉目遠眺,西河與河畔美麗景色盡收眼底。該亭建於清初,古人在亭裏留下詩句:“江水千裏白,秋色壹天青。”以此認定在紅亭可盡覽硯洲島和黃布沙的山水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