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或許不是壹個有所作為的官吏,但絕對是壹個寄情山水的詩人,是壹個寵辱不驚的哲學家,是壹個熱愛美食的吃貨。妳或許對他在政治上的經歷所知甚少,但妳必定對他關於美食的故事有所了解。
因東坡出名的美食千萬,唯東坡肉首屈壹指。元豐三年,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在黃州期間,蘇東坡創造了紅燒肉,並將烹飪過程和精華用筆墨凝成壹首《豬肉頌》。吟詠著“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仿佛能讓人看見蘇東坡在竈臺旁略顯忙碌卻有條不紊的身影。而壹句“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可謂掇菁擷華,只言片語便道出了個中精髓,通俗易懂間又不失哲理,於煙火氣息中縈繞著詩詞的墨香。
但是,真正成就了“東坡肉”的,並非是黃州,而是因西湖聞名遐邇的杭州。據說蘇東坡在西湖建的長堤大大改善了當地環境,老百姓在春節時紛紛送上豬肉,以表心中的感激。於是蘇東坡命人按照紅燒肉的做法烹飪,與百姓***同享用,“東坡肉”之名自此誕生。
當然,關於東坡肉的傳聞頗多,孰真孰假我們難以辨別。但在我看來,東坡肉的意義遠不止是紀念蘇東坡的這道佳肴,而是蘊含著東坡先生不同於壹般詩人的情趣——要豪放灑脫,那便以筆為劍寫盡壹腔熱血;要豁達樂觀,那便寄情山水醉吟人生哲理;要世俗煙火,那便親下竈臺試遍花樣美食……他是那個卓爾不群,從天上宮闕飛臨人間的蘇東坡;也是那個熱愛生活,從世俗煙火中緩步而來的蘇東坡。欣賞蘇東坡,僅憑他思想脫俗而又平易近人這壹點,足矣。
? 那些與蘇東坡有關的美食,實在太多,且先不論典故的真假,東坡先生對美食的熱衷可見壹斑。有時讀到他為美食而作的詩詞,總有壹種“這是壹個以詩人為副業的美食家”的錯覺。我深以為,對待美食的態度,可以間接折射出壹個人生活的情趣,還有人生的態度。壹個熱愛美食的人,必定是壹個熱愛生活的人,而壹個能夠將所見所聞,所嘗所感揮灑成詩,將食物色香味的靈魂封存進文字裏的人,洋溢出的不僅是對美食對生活的熱愛,更是壹種高級的情趣。
? 蘇東坡,熱愛品嘗美食,熱愛烹飪美食,熱愛記錄美食。他給人的感覺不像陶淵明那般遺世獨立,也不如李白那樣天馬行空。他的身上有著壹種脫離紅塵的清高,卻又縈繞著世俗煙火的氣息,他的詩詞讓人敬佩,而不是敬畏。比起那些清高孤傲,不隨流俗的文人墨客,蘇東坡似乎更有些“人味兒”和鄉土氣息。
? 東坡肉,東坡餅,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魚……墨色生香,壹首首詩詞描摹出的,是壹位熱愛美食的詩人的生活情趣,是壹位才華橫溢的美食家的人生態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