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煙火:燃放煙火是最常見的求救方法。
白天用煙,即在燃火上放壹些橡膠片、生樹葉、苔蘚、蕨類植物等,,可以生成燃煙,以便通知外界。夜晚用火應在開闊地上,向可能的居民區方向點三堆明火,用火光傳達求救信號(三堆相互隔開的火堆要比壹堆火好,因為這樣普遍被認為是危險求救信號,不會被誤認為是獵人取暖所為)。
光信號:白天用鏡子借助陽光,向可能的居民區或空中的救援飛機反射間斷的光信號,光信號可傳16公裏之遠。方法是將壹只手指瞄準應傳達的地方,另壹只手持反光鏡調整反射的陽光,並逐漸將反射光射向瞄準的指向即可。
夜晚用手電筒發射求救信號。國際登山求救信號:發射閃光,每分鐘閃動6次,停頓1分鐘,然後重復發出信號。
聲音信號的傳播距離十分有限,但不受視覺影響,尤其失散落隊等近距離相當有效,壹般可使用哨子或其他能發聲的器具。國際上公認求救信號是每分鐘吹6下,停壹分鐘再吹。
現代求救方法: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現代求救設備逐漸普及,,如信標機、無線電通訊機、衛星電話等設備,如果有條件可以逐步配備這些現代設備。 國際通用的求救信號是SOS,即三長三短,不斷地循環。
2.求助急救常識
1.發熱 口腔溫度超過37.3℃,腋下溫度超過37℃,直腸溫度超過37.6℃,或壹晝夜體溫波動在1℃以上,可認為是發熱。
發熱壹般分為超高熱(體溫在41℃以上),高熱(38℃以上)與低熱(體溫37-38℃左右)。發熱持續2-4周稱為長期發熱。
2.在現場急救中主要使用橡皮止血帶和布性止血帶。 橡皮止血帶是壹種特制的橡皮管,在現場可使用橡皮條、自行車內胎等替代。
使用時要把止血帶放在肢體適當的部位,如上肢要放在上臂中上1/3處;下肢放在大腿的中下1/3處。先在上止血帶的部位墊壹層軟布,如毛巾、口罩等以保護皮膚。
救助者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持止血帶的頭端,右手將橡皮管拉緊繞肢體壹圈後壓住頭端,再繞肢體壹圈後將右手持的尾端放人左手食指中指之間,由食指中指夾持尾端從兩圈止血帶下拉出壹半,使之成為壹個活結。如果需要松止血帶時,只要將尾端拉出即可。
布性止血帶是用繃帶或布條制成的止血帶。現場急救時可用毛巾、衣物撕成布條代替繃帶。
將布帶纏繞肢體壹圈後打結,圈內插入壹小木棍絞緊,邊絞邊看出血情況,動脈出血剛剛止住即為松緊適度。然後將小木棍用布條固定。
止血帶的使用方法比較簡單,但使用原則較復雜。只有準確地掌握這些原則使用得當,才能起到挽救生命和肢體的作用,否則將導致截肢致殘。
1.上止血帶前,應先將傷肢擡高,促使其中靜脈血液流回體內,從而減少血液丟失。 2.上止血帶的位置應在有效止血的前提下,盡量靠近出血部位。
但在上臂中段禁止使用止血帶,因為該處有橈神經從肱骨表面通過,止血帶的壓迫可造成橈神經損傷,進而使前臂以下的功能日後難以恢復。 3.止血帶不能直接綁在肢體上,準備上止血帶的部位應先墊壹層敷料、毛巾等柔軟的布墊,用以保護皮膚。
4.用毛巾、大手帕等現場制作的布性止血帶時,應先將其疊成長條狀,寬約5厘米,以便受力均勻。嚴禁使用電線、鐵絲、細繩等過細而且無彈性物品充作止血帶,因為這些物品不僅止血效果不理想而且還損傷皮膚,為日後的治療和康復帶來麻煩。
5.綁止血帶時其松緊度以剛壓住動脈出血為宜。上帶過緊易造成止血帶處的皮膚、神經、血管和肌肉的損傷,甚至引起肢體遠端的壞死,不利於今後傷肢的功能恢復;上帶過松只壓住靜脈未壓住動脈,血液只出不進,不僅達不到止血目的反而加重出血。
上帶成功的標準是,遠端動脈性出血停止、動脈搏動消失、肢端變白。 6.上止血帶的傷員要有明顯標誌,並在止血帶附近或皮膚上明確寫上上帶時間。
為防止傷肢缺血壞死,每隔40~60分鐘放松止血帶l~2分鐘,松帶時動作要緩慢,同時需要指壓傷口以減少出血。如果傷員全身狀況差,傷口大,出血量多,可適當延長放松止血帶的時間間隔。
但是止血帶使用的總時間不能超過5小時,否則遠端肢體難以存活。若已超過9小時傷員仍在運往醫院的途中,則此後不再定時放松止血帶,因其遠端肢體已無生存的可能。
壞死的細胞會釋放出鉀離子、肌紅蛋白和肽類等有毒物質。肢體此時如果松解,這些有毒物質將隨靜脈流入全身,產生中毒,可導致心跳驟停而突然死亡。
與此道理相同,在地震災區急救時,如果傷員的肢體被埋壓的時間過長,因缺血缺氧已發生組織壞死,為防止毒素回流全身,應迅速將被壓肢體用止血帶結紮,再清除被壓物體,然後送醫院作近壹步處理。 3. 因體溫計引起的最常見問題是體溫計破碎後是否能夠引起中毒。
毒性:汞蒸氣易經呼吸道進入人體產生毒作用。但不易經完整的皮膚和消化道吸收。
汞進入人體主要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及口腔炎。 緊急處理:體溫計摔破或被咬碎後首先要察看皮膚、黏膜是否有破損。
如無損害,不會產生危害,故對接觸者也不用作特殊處理。對有皮膚刺傷者,如汞進入皮下則需要及時處理,須請外科醫生清創。
如汞進入消化道,壹般無須做特殊處理。 4.這個問題麻煩妳具體寫清,謝謝。
5.冷療的禁忌: 1、血液循環不良時,用冷會加重血液循環障礙,出現組織變性及壞死。 2、慢性炎癥或深部化膿病竈時,用冷可使局部血流量減少,妨礙炎癥的吸收。
3、組織損傷、破裂或有開放性傷口處不用冷。因用冷會使血液循環障礙加重,加重組織損 傷,且影響傷口愈合。
4、冷療的禁忌部位 (1)枕後、耳廓、陰囊處 (2)心前區 (3)腹部 (4)足底 6.口服硫酸損傷部位:可引起消化道灼傷。立即出現口、咽部、胸骨後及腹部劇烈燒灼痛,唇、口腔、咽部糜爛、潰瘍,聲音嘶啞,吞咽困難,嘔血,嘔吐物中可有食道和胃粘膜碎片,便血; 嚴重可發生喉水腫或胃腸道穿孔,腎臟損害。
治療:1避免洗胃;2飲牛奶、蛋清、氫氧化鋁凝膠;3抗休克:輸液,止痛,防止食道狹窄。 強堿、氫氧化鈉、濃氨水 註意:口服者不宜洗胃,尤其口服已有壹段時間者,以防引起胃穿孔。
可先用清水,再口服牛乳、蛋白或花生油約200毫升。不宜口服碳酸氫鈉,以免產生二氧化碳而增加胃穿孔危險。
大量口服強酸和現場急救不及時者都應急送醫院救治。
3.自救逃生知識
由於火災發生時煙氣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間,因此在逃生過程中應盡量將身體貼近地面匍匐或彎腰前進。
火災煙氣具有溫度高、毒性大的特點,壹旦吸入後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統燙傷或中毒,因此疏散中應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溫及過濾的作用。
用浸泡過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蓋在身上,確定逃生路線後用最快的速度鉆過火場並沖到安全區域。
當實在無路可逃時,可利用衛生間進行避難,用毛巾緊塞門縫,把水潑在地上降溫,也可躺在放滿水的浴缸裏躲避。但千萬不要鉆到床底、閣樓、大櫥等處避難,因為這些地方可燃物多,且容易聚集煙氣。
發生火災時,可在窗口、陽臺或屋頂處向外大聲呼叫、敲擊金屬物品或投擲軟物品,白天應揮動鮮艷布條發出求救信號,晚上可揮動手電筒或白布條引起救援人員的註意。
應根據火災發生時的風向來確定疏散方向,迅速逃到火場上風處躲避火焰和煙氣。
火災自救口訣
第壹訣:熟悉環境,暗記出口。
第二訣:通道出口,暢通無阻。
第三訣:撲滅小火,惠及他人。
第四訣:保持鎮靜,明辨方向,迅速撤離。
第五訣:不入險地,不貪財物。
第六訣:簡易防護,蒙鼻匍匐。
第七訣:善用通道,莫入電梯。
第八訣:緩降逃生,滑繩自救。
第九訣:避難場所,固守待援。
第十訣:緩晃輕拋,尋求援助。
第十壹訣:火已及身,切勿驚跑。
第十二訣:跳樓有術,雖損求生。
第十三訣:逃生預演,臨危不亂。
4.求救啊
第壹題:先說下我自己的見解
水深稱 潭
水急稱 湍
水邊平稱 灘
水中小洲稱 島
水邊稱 岸
兩山相夾之水稱 澗
連綿不斷的山叫 川
頂上有路的山叫 嶺
高聳巍峨的山叫 峰
再說下我找到的:
水深稱(淵)、水急稱(湍)、水邊平地稱(涯)、水中小洲稱(渚)、水邊稱(汀)、兩山相夾之水稱(澗)、連綿不斷的山叫(巒)、山頂圓平叫(嶺)、高聳巍峨的山叫(峰) 妳還知道山水曲回的水稱( 溪) 高而險峻的山稱(崢) 水深稱(淵 ) 2水急稱(湍 ) 5水邊稱( 涯) 6兩山相夾之水稱(澗 ) 7連綿不斷的山叫(峰 ) 8山頂圓平的山叫( 巒) 9 高聳巍峨的山叫( 嶺)
第二題:
1.把在團體中起主導的人喻為(領頭羊、主心骨 )
2.把足智多謀的人喻為(智囊、智多星 )
3.把接待賓客的當地主的人喻為(東道主)
4.把公堂臺階下受審的囚犯喻為(階下囚)
5.把吝嗇錢財、壹毛不拔的人喻為(鐵公雞、守財奴)
6.把渾渾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為(糊塗蟲)
7.把世故圓滑的人喻為(老油條)
8.把沒有專業知識的外行人喻為(門外漢)
9.把技藝不精、勉強湊或的人喻為(三腳貓)
5.請問學會求救這個作文怎麽寫
今天,王老師給我們講了壹些自救和求救的知識,有壹個故事讓我很感動,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壹下。
有壹個小女孩,救了她的爸爸和媽媽。小女孩,在寫作業,她的爸爸要燙腳,她的媽媽就去幫他爸爸了。因為那個屋子很小,窗戶和門都關著,他們用的是燃氣熱水器,她媽媽幫他爸爸洗完腳就順便洗了洗衣服,但是,屋裏的氧氣越來越少,她的爸爸和媽媽就暈在裏面了。小女孩寫完作業覺得過了很長時間了,爸爸和媽媽的屋裏又沒有聲音,小女孩看了看,她看見爸爸和媽媽暈在裏面了,便把廚房裏的煤氣關上,然後把屋子的門打開,她還想把窗戶也打開,但是,窗戶很難開,而且他還夠不到,所以,她把椅子拿來,踩在椅子上才夠到了,開完了窗戶,小女孩才打電話,她說的很詳細,還說,我在門口接應妳。最後,她的爸爸、媽媽經過搶救又醒過來了。醫生說是小女孩救了她的爸爸媽媽。聽了我很感動,小女孩懂得那麽多求救知識,而且那麽鎮靜,真值得我學習。
6.醫療急救小常識有哪些
原發布者:北上廣江蘇南京
基本急救常識人工呼吸當呼吸停止、心臟仍然跳動或剛停止跳動時,用人工的方法使空氣出入肺臟,以供給組織所需要的氧氣,這種方法稱為人工呼吸法。常用於窒息、煤氣中毒、藥物中毒、溺死及觸電等急救。人工呼吸方法很多,以口對口人工呼吸法最常采用和最為有效。口對口人工呼吸法適用於呼吸道無阻塞的病人。具體方法是:①將病人移到空氣流通處,解開衣扣,以免障礙呼吸;②取出口腔內泥土、血塊、黏液等異物,保持呼吸道暢通;③病人仰臥,急救者俯於病人壹側,壹手托住病人下頜並盡量使頭部後仰;④急救者用托下頜的手掰開病人的口,另壹手捏緊病人的鼻孔不使漏氣,以便向口內吹氣入肺;⑤急救者深吸壹口氣,對準病人口內吹氣,直至病人的前胸壁擴張則停止吹氣;⑥吹氣停止後,急救者迅速移開緊貼的口,並立即放開鼻孔,病人胸廓自行彈回而呼出空氣。重復上述動作,每分鐘約20次左右。人工呼吸操作不可間斷,不要輕易放棄搶救,直到被救者恢復呼吸或結合其他表現證明其確實不能挽救為止。胸外心臟 *** 胸外心臟 *** 是發生心跳驟停時依靠外力擠壓心臟來暫時維持心臟排送血液功能的方法。具體方法是:病人仰臥,背部墊上壹塊硬木板,或將病人連床褥移到地上,操作者跪在病人身旁,用壹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體的中、下1/3交界處,另壹手重疊於前壹手的手背上,兩肘伸直,借操作者的體重,急促向下壓迫胸骨,使其下陷3厘米(對於兒童所施力量要適當減少)然後放松,使胸骨復位,如此反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