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可謂是壹個天然的大寶庫,也許農村地方缺少少了城市的繁華,但最不缺的就是野菜跟野果了。偶爾有機會去農村摘野果,對於在城市生活的人也是是壹種很難得的體驗。農村的野果非常多,但很多都是我們不認識的。
今天跟大家分享下面這4種農村常見的野果!
1.野桑葚
野桑葚,農村常見的壹種野果,每年5月桑葚開始成熟,暗紅色的最好吃。以前,在農村有著許多的桑樹。每當桑葚成熟時,小孩們都會去桑樹上摘桑葚。壹個個吃的滿嘴黑紫,連牙齒都變了顏色。桑葚口味酸甜可口,在那個年代,是孩子們最好的零食。其實,桑葚營養豐富,曬幹之後還能入藥,是不可多得的藥食兼備的美食。
2.桃金娘果(山撚子)
桃金娘果是壹種可食用的野生果子,漿果卵狀壺形,長1.5-2厘米,寬1-1.5厘米,熟時紫黑色。桃金娘果先青而黃,黃而赤,赤而紫,掛果累累,像壹個個縮小版的酒杯,果中有芯,很象壹條蟲子,芯外多籽,味道異常甜美。果實熟得紫色的時候最好吃,生津止渴,回味甘甜,舌頭牙齒也會被染成紫黑色。註意這種野果半生熟的時候不能多吃,吃多了時壹定要喝壹碗鹽水,否則次日會大便困難。
3.地果
就是這種野果,不知道有認識的嗎?這種野果叫做地果,別名地石榴、過山龍、匐地龍,喜歡生長在荒地,草坡或巖石縫裏,生長海拔不高,可以做藥用植物,分布在廣西,雲南,湖南、湖北等地。
地果是壹種匍匐木質藤本, 莖上生細長不定,根節膨大;幼枝偶有直立的,高達30-40厘米,葉堅紙質,倒卵狀橢圓形,長2-8厘米,寬1.5-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至淺心形,邊緣具波狀疏淺圓鋸齒,基生側脈較短,側脈3-4對,表面被短刺毛,背面沿脈有細毛;葉柄長1-2厘米,直徑立幼枝的葉柄長達6厘米;托葉披針形,長約5毫米,被柔毛。
4.枳椇果(拐棗)
枳椇果,漿果狀核果近球形,直徑5-6.5毫米,無毛,成熟時黃褐色或棕褐色。枳椇果實利用價值高,其肥大的果序梗,肉質多汁、營養豐富,經化驗,枳椇含有多種營養元素和成分,每100克果中葡萄糖含量高達45%,氨基酸總量達2.41%,100克鮮重含維生素C含量23毫克,酸345.8毫克、鈣1.22克、蛋白質0.31毫克,鐵3.47毫克、磷0.8毫克、鋅0.12毫克、銅0.74毫克、錳0.2毫克,營養價值遠大於常見水果。枳椇果可以生食、解酒、熬制果糖、飴膏、制飲料、釀酒、制醋、制成果脯等。
除了以上幾種,在農村好有很多我們沒聽過的美味,在山上摘的野果,是壹種天然的口味,沒有任何的添加劑,大自然形成的美食,有機會可以去農村摘野果,會有壹種滿滿的成就感。自食其力的果子尤為清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