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大學士名叫張英。壹天張英收到家信,說家人為了爭三尺寬的宅基地,與鄰居發生糾紛,要他用職權疏通關系,打贏這場官司。
張英閱信後坦然壹笑,揮筆寫了壹封信,並附詩壹首:千裏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有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後,讓出三尺宅基地。
鄰居見了,也相讓三尺宅基地。結果成了六尺巷,這個化幹戈為玉帛的故事流傳至今。
呵呵,告訴我們要有坦蕩的胸懷,人與人之間要保持壹種和諧的人際關系。
2、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壁歸趙;又培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暗算。為獎勵藺相如的汗馬之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丞相。
老將廉頗居功自傲,對此不服,而屢次故意挑釁,藺相如以國家大事為重,始終忍讓。後廉頗終於醒悟,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將相和好,***同輔國,國家無恙 。
3、有壹位單身女孩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壹戶窮人家,壹個母親帶著兩個小孩子。有天晚上,那壹帶忽然停電了,那位女孩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沒壹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黑暗中,他閃著明亮的眼睛問:“姐姐,請問妳家有蠟燭嗎?”
女孩心想:“他們家竟然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依賴了”!於是,對小孩吼壹聲說:“沒有”!正當她準備關上門時,那窮小孩展開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妳家壹定沒有!”
說完,竟從懷裏拿出壹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妳壹個人住又沒有蠟燭,所以帶來壹根送妳”。此刻,女孩自責、感動得熱淚盈眶,將那小孩子緊緊地抱在懷裏。
4、弟子問:“我們怎樣才能凈化世界?”?
凈化世界的方法大師答:“從前,大馬士革有壹位酋長,人們都很尊重他,因為他充滿智慧,但沒有任何壹個人知道他是否是個好人。?
”壹天下午,壹場建築事故導致酋長和他妻子居住的房子倒塌了。鄰居們不顧壹切地開始在廢墟上挖掘,他們最終找到了酋長的妻子。?
“酋長的妻子說,‘別管我。請先去救我丈夫,他當時就坐在那裏。'?
”鄰居們根據她的指點,將那個地方的碎磚石搬開,找到了酋長。酋長說,’別管我。請先去救我妻子,她當時就躺在那裏。‘?
“如果壹個人按照這對夫婦的方式做事,那麽他就是在凈化世界。”
5、在壹座大山裏,住著壹只麻雀和壹戶人家。麻雀靠撿食農戶掉在地上的米粒為生,倒也安枕無憂。可田鼠的到來打破了這種平靜。
由於米少鼠多,輪到麻雀起來時,幾乎只剩下些屑末。麻雀非常惱火,為了搶奪食物,好幾次都在半夜起來,但仍然比不過眼疾手快的田鼠。麻雀想,壹定要找個機會,除掉這些眼中釘。?
被美食所傷機會終於來了,壹條饑餓的眼鏡蛇爬了過來,田鼠們開始整日惶恐不安。這天,天剛蒙蒙亮,眼鏡蛇爬到了田鼠的窩邊,查看了壹番,沒發現目標,便把目光瞄向了樹上。以為無憂的麻雀,並不知道危險的靠近,就在眼鏡蛇張開血盆大口的時候,田鼠及時告警,才讓它逃離了危險。?
於是,為了生存,麻雀和田鼠開始合作,麻雀在空中巡邏,負責給就眠的田鼠們報警,而田鼠也會給麻雀留下可觀的米粒。?
隨著麻雀的長大,它的胃口越來越大,它開始不滿足了,提出了分享壹半糧食的要求,但被拒絕了,原因是田鼠家族又多了兩個孩子,需要大量的食物。心懷恨意的麻雀便開始尋思,要是既解決了田鼠,又能保證以後衣食無憂,豈不是兩全其美的事??
壹個風和日麗的下午,田鼠們爬出來曬太陽,麻雀自告奮勇擔任警戒,麻痹的田鼠們美滋滋地睡了。眼鏡蛇如箭壹般沖向田鼠壹家,在空中盤旋的麻雀發現了,它張了張嘴,但還是忍住了。?
不幸的田鼠們成了眼鏡蛇的美食,麻雀也盡情享用著只屬於它的米粒。因為吃得太飽,在眼鏡蛇爬上來要吃掉它的時候,它只拍了幾下翅膀,就壹命嗚呼了。?
很多時候,對手與朋友只在壹念之間,若和平相處,對手也能成朋友,幫對手就是保自己;而把概念絕對化,甚至采取過激的行為,對彼此都只能是壹種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