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廬山介紹
東廬山原名廬山。相傳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漢光武帝的同窗劉秀勸會稽名醫嚴子陵在此建宅隱居,故名。因此,後山在縣城的東部,也被稱為東麓山。
它包括十多座山峰,包括獅子山、紫禁城、尖山、白虎山、張谷山、陳山、馬占山、李茂山和鹿峰山。它南北走向,總面積12平方公裏,主峰陸豐海拔289米。觀音寺就坐落在這座山峰上。
廬山是壹座地勢險峻、風景秀麗、林木蔥蘢的山。相傳,公元528年,南朝壹位名叫洪和的法師在梁武帝時,在東廬山設道場,宣講佛法,各地僧人蜂擁而至。到了元朝,各個山峰上的寺廟已經非常令人印象深刻了。
除了觀音庵,還有其他著名的寺廟,如九爻楊勝宮、壽果寺、龍王廟、茶亭庵等。香挺濃的;尤其是元代,壽果寺,規模宏大,盛極壹時。當時他是主持人,也是觀音寺的住持。現在仍能找到這座寺廟的遺址。
觀音寺於1999年5月30日奠基,同年9月28日開始重建。至今已九年,總建築面積6000多平方米。建成了天王廟、鼓樓、鐘樓、靜修室、宿室等壹系列配套建築。其中,南靖雞鳴寺前後捐款逾百萬元,並建有崩、單筆和閉關室。
2007年1月6日,在東廬山觀音寺舉行了隆重的儀式,這標誌著這座聞名中外的古剎在秦淮河源頭有了壹座宏偉的新廟。
觀音寺作為南京雞鳴寺的下院,位於溧水廬山西麓。它充滿了精神和活力。她驕傲地俯瞰大地,風景獨特。我們慢慢地開著車,繞著蜿蜒的山走了壹圈,到達了靠近美麗的山峰和海浪的山腰。我們下了車,走上樓梯,於是有了獨特的壹幕。群山披著白雲,在煙雨中若隱若現的出現在遠方,仿佛在舞動大自然賜予她的翡翠嫁衣;山下碧波蕩漾,水與山交相輝映,仿佛在聆聽大自然賦予她的生命樂章!
卡農吉正面是青磚門樓,古樸莊重,屋頂多由石柱和彩磚組成,飾有印度教砂巖浮雕。廟前有兩個巨大的香爐。香爐前的平地上,擺放著幾尊石像和佛像。環顧四周,還有幾個荷葉水缸。在微風拂面的時候,在雨珠的敲打下,它們顯得格外明亮輕盈。
自駕指南
如果妳是公路旅行的愛好者,不妨沿著新開的穿山公路到東廬山東麓。東邊日出西邊雨,東邊的風景是另壹種風格。碧波蕩漾的王龍湖靜如處子,小巧玲瓏,四面樹木倒掛,小白鷺穿梭其間,生機盎然。
傳說,在古代,壹條白龍遊覽了王龍湖,主宰了當地的風水,確保了風調雨順,成為了魚米之鄉,幾十年來壹直受到方圓當地人的崇拜。湖東岸,春江草堂的農家菜別有風味,讓人心曠神怡,大快朵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