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營養午餐》教學反思

《營養午餐》教學反思

 作為壹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壹,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我整理的《營養午餐》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營養午餐》教學反思1

 教材分析: 這部分教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圍繞午餐的營養問題設計了相應的數學綜合應用活動。教材用表格和 專家發言的形式,給學生 提供了10種菜肴的營養成分含量和10歲左右兒童應從午餐中獲取營養物質的指標等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上設計了讓學生判斷學校 提供的午餐是否合格、自己動手搭配符合營養標準的午餐、統計全班同學喜愛的五種搭配 方案等活動。壹方面可使學生綜合運用簡單的排列組合、統計等相關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另壹方面,學生通過了解各份菜中熱量、脂肪、蛋白質的含量和營養午餐的壹些基本指標,還能促使學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養成科學飲食的習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健康常識,知道吃好午餐的重要性。

 (2)會用 專家的建議正確地分析午餐菜肴中營養成分,能設計調配科學、合理午餐食譜。

 (3)培養學生從繁雜的數據中,獲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4)懂得科學、合理營養飲食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5)學以致用,學會健康生活。

 2、過程與方法:

 通過了解各份菜中熱量、脂肪、蛋白質的含量和營養午餐的壹些基本指標,促使學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會與他人合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 整理數據、利用數據的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不低於”、“不超過”的含義。

 教學過程:

 壹、聯系生活實際,導入新課。

 1、談話。師生交流平時常吃的菜肴和比較喜歡的菜肴。

 2、創設情境。

 (1)大家都有自己喜歡吃的菜,如果今天妳自己做主,妳想怎樣安排自己的午餐呢?(指名說)

 師:妳認為剛才的同學的安排科學、合理嗎?(學生初步判斷是否合理。)(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感知飲食要註意基本的葷素搭配)

 (2)今天老師想讓我們班的同學都來做壹個——小小營養師,從老師 提供的這些菜中選出最喜歡的三道菜為自己搭配壹套午餐。(出示圖片)(設計意圖:通過圖文結合,讓學生能更直觀的進行想象和思考,啟發學習興趣。)

 二、自主討論,研究

 1、自主配餐。

 (1)學生根據要求自主搭配壹份菜譜。

 (2)交流,展示學生的搭配 方案。(教師隨機選擇搭配 方案)

 2、科學評判。

 (1)介紹科學的配餐要求。那我們點的菜是否符合營養學標準呢?

 同桌計算三種營養菜譜的熱量和含脂肪量。(教師 提供相應的營養成分表)

 ①師生交流。“不應低於”、“不超過”是什麽意思?用數學符號應該怎樣表示?

 ②匯報結果。A符合標準,B脂肪超標,C熱量不達標。

 (2)了解每份菜中熱量、脂肪和蛋白質的含量情況。(P48)

 交流:①了解老師 提供的菜普的營養含量。

 ②從營養含量表中妳能得到什麽信息?

 (3)計算調整。

 ①利用菜譜的營養含量表,用口算、估算的方法或利用計算器算壹算黑板上的三道菜熱量總和和脂肪總和分別是多少?

 ②提出問題:如果妳的配菜 方案不符合標準,準備怎樣調整?(將超標的調低,將不足的調高。)(教師以其中的壹個 方案為例進行指導)

 ③利用這個方法判斷自己設計的菜譜是否符合營養標準,並適當調整。

 ④匯報交流:學生將調整菜譜的方法及調整後的菜譜在小組內交流。

 ⑤討論:熱量不夠或脂肪超標對我們的身體有什麽影響?(設計意圖:讓學生將平時生活中所了解到的生活常識運用到課堂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三)實踐運用

 1、小組合作:妳能搭配多少種營養午餐?(不必要求學生列出所有的搭配 方案)

 2、分組討論。(教師可巡視班級,檢查監督學生的活動情況,也可參與到學生的討論活動中,了解學生的討論情況,給予必要的幫助並相應調整課堂計劃)

 3、集體匯報。各組派代表匯報本小組的搭配 方案。[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在討論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合作、討論的過程中產生對知識認知的欲望]

 4、師生***同分析 總結營養搭配的要求:暈素搭配,營養均衡。

 (四)調查統計

 1、展示全班同學搭配的所有 方案。

 2、統計全班同學最喜愛的5種搭配 方案。

 (1)分發調查問卷,每個人選擇自己最喜愛的5種 方案。

 (2)運用統計方法統計出全班同學最喜愛的5種 方案,並制成統計表。

 (3)根據統計表繪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4)分析統計結果:哪壹種搭配獲取的蛋白質最多?

 (五)深化運用

 1、了解班上壹些人,如:肥胖兒童、偏瘦兒童、運動員的飲食情況。[設計意圖:讓這節課的內容更進壹步滲透到學生的腦海裏,知道營養對人體的重要,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2、提出問題:如果要為他們各搭配壹份合理的菜譜,應該註意什麽?

 3、小組合作,運用科學營養配餐的原則為這三種人群各搭配壹份合理的菜譜。[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學以致用,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實踐是數學知識的延伸,也是數學知識的來源]

 4、匯報交流。

 (六)全課 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妳有什麽收獲?課後可以通過其他方法獲得更多的有關食物營養成分的知識,為自己搭配更為豐富的營養午餐。

 反思:

 本節課在教學中,我采用談話了解學生的飲食愛好入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為自己做主設計午餐為前提,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交流、討論,提高對課程知識的認識;以小組活動的形式,通過合作,討論完成對營養午餐的認識、理解與提高。,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用所學數學 思想解決現實中的問題,提 出自己的見解與主張。

 在學習方法上,鼓勵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自主探究,註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對營養 專家指出的壹些關於合格營養午餐的指標,學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在交流中發現“理想中的午餐”與“科學的午餐”的沖突,從而產生疑問,再通過同桌合作解決問題。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在營養午餐的合理搭配上達成***識,在此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水平,培養團隊意識,使學生學會傾聽他人意見,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與主張,勤於思考、善於 總結,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

 最後,引導學生結合本次實踐活動,了解班上偏胖或偏瘦同學的飲食習慣,看壹看偏胖或偏瘦與飲食習慣之間的關系。在分析問題時,主要應從營養的角度提出看法和建議。如:偏胖的同學可能是日常飲食中脂肪含量超標,偏瘦的`同學可能是飲食中脂肪的攝入量過少,偏胖或偏瘦同學可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挑食、偏食的習慣,等等。指導學生就營養角度給偏胖或偏瘦同學提出相應的建議。如:飲食中獲

 得的熱量應該達標,脂肪的攝入不要超標,應當均衡營養,不要挑食、偏食等。也可讓學生在課外了解自己熟悉的偏胖或偏瘦的人的飲食習慣。

《營養午餐》教學反思2

 李小麗(地理)本學期是我第壹次帶高三畢業班,深感心理的重壓,肩上擔子的沈重。高度的責任感,使我認真踏實地工作,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我覺得多從高考角度對地理知識、能力的要求上反思教學活動,不斷探索改進、優化教學環節,可提高第壹輪的課堂復習效果。

 從近幾年高考試題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命題者往往設計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 思想,以人地關系,以當前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為重點的試題。試題具有時代性、基礎性。所以在復習中,應註重立足基礎、加強基本原理、基本規律的掌握和運用,並註意提升學生能力的教學。

 我們知道夯實基礎不是簡單地重復記憶知識。在復習中,我們壹方面要註重對基礎知識進行系統梳理,建構知識 網絡,弄清內在聯系;同時還要註重對地理成因、地理規律、地理演變的歸納和 總結,避免死記硬背。不同類型,復習側重點也不同。

 在自然地理復習中,壹些重點基礎知識,如地球運動、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的計算和運用、各種日照圖的判讀、大氣運動、氣候、洋流、等值線等內容,地理原理和規律性都較強,復習時要側重對地理原理、規律的理解、歸納和 總結,同時聯系實際舉例分析,並配有針對性的練習進行訓練。在試題講解時,重視解題思路的訓練,調動學生積極動手動腦以加深理解,突破難點,夯實基礎。

 在區域地理復習中,要掌握某國家或區域方面的知識,首先要引導學生了解其位置、範圍、地形,然後分析得出氣候特點,進而得出當地的植被、水文、土壤的分布規律;再通過這些自然特征推導出該區域的農業、工業、人口、城市、國土整治等社會經濟特征。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在學習時,註重尋求知識間的縱向聯系,進而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

 從近年高考試題分析可知,有關地圖等值線的分值越來越大,地圖類型形式多樣,越來越復雜,這是學生最為棘手的問題,為了提高學生對地圖的掌握和熟練程度,利用區域空間定位判斷法、區域特征分析法等方法來鞏固地圖基礎知識,提高能力是不錯的選擇。由於高考試題 提供的地圖形式多樣,要做到以不變應萬變,需借助於壹些重要的經緯線、海陸輪廓形狀、山脈、河流等地理事物。所以在復習中,我們要求學生常看地圖,手不離圖,尤其要掌握重要經緯線穿過的大洲、主要國家、主要地形區、主要氣候區、主要城市、熱點地區等。並記住各個地區大的山脈、河流及某區域的輪廓等。這不僅夯實了基礎,做到胸有成圖,也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在人文地理復習時,引導學生在多看書,熟悉掌握課本知識要點、考點的基礎上,理清教材的脈絡、主要 思想,多思多想,多 總結,並結合實際、例題進行運用,以培養學生的歸納 總結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

 因此在第壹輪復習中,壹定要遵綱守本,不留死角,配合精良的練習冊,壹課壹練,夯實基礎,關註差生。同時,加強知識的縱向聯系和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提升綜合能力。作為壹名高中地理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深感許多教學環節沒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尤其是今天對於我給學生上的這節課《等值線的判讀》感受很多。地理是壹門綜合性很強、知識跨度很大的學科,又十分註重實際應用,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好它,壹方面需要不斷向學生強調地理學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導學生對地理學科的重視,保證必要的時間投入,另壹方面需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並千方百計創造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我上高三年級,這是壹節復習課,對象是文科班,他們的優點是反應較慢,缺點是由於初中的原因對地理不重視,而就我自己而言,反思在這堂課上教學上的不足,改進教學方法,思考今後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尤顯的緊迫而必要。以下是我對這堂課的不足之處的 總結和今後的對策,希望它能時刻提醒自己,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不再走同樣的彎路,調整和改正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壹、盡管我備課時在教學目標的設立,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諸方面都有自己的設計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師教知識,生怕自己講的不夠多,壹堂課下來,滿堂灌,這樣的復習課沒有讓學生很好的進行 總結,原定的教學目標沒有完全實現,教學目標無從談起。

 二、這是壹節知識點的復習課,內容較多,因此學生感到課堂空洞、乏味,本身就對地理不太重視,這樣更容易產生對地理學習的抑制情緒,影響了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調動。

 三、在教學中,我沒有註意各個學生的差異,我又用壹樣的標準去衡量每壹位學生,要求每壹位學生都應該掌握哪些知識,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地理成績的提高。

 四、這節課的知識點太多,所以速度太快,也比較難,以致於學生可能上壹個知識點還沒掌握,又到下壹個了。

 對策:

 壹、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對教學目標的實施,要正確處理師與生,教與學的關系,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突顯在學生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切實達到教學活動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二、緊扣地理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地理學科的特色,優化地理課堂教學。尤其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

 三、每壹位學生固有的素質,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都不壹樣,對學習有余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要更高層次前進。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本要求。布置作業時,讓學習困難的學生,盡量完成書上的習題,課後習題不在加做。

 四、以後每節課都要註意知識點的分配和時間的把握。

 隨著我教學工作時間的增長和時代的進步,將會出現更多的不足之處,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壹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營養午餐》教學反思3

 《營養午餐》壹課本著“教學為學生服務”的宗旨,創設了壹個讓學生到菜館點菜的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自主點菜”——“了解營養”——-“調整菜譜”——-“自己設計菜譜”的壹系列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寓教學於活動之中,促使學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養成科學飲食的習慣。

 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嘗試教學法,以“激趣—嘗試—討論—再次嘗試—總結提高”為主線。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生日常生活的午餐組合為題,通過交流、討論,提高對課程知識的認識;以小組活動的形式,通過合作,總結,結合排列、組合、圖表,完成對營養午餐的更深層次的認識、理解與提高。通過最後的采訪與總結,使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用所學數學思想解決現實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與主張。

 在學習方法上,鼓勵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自主探究,註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對營養專家指出的壹些關於合格營養午餐的指標,不是以命令式、指導式的形式提出來,而是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在交流中發現“想象中的午餐”與“科學的午餐”的沖突,產生對“什麽才是合格的營養午餐”有求知欲望的前提下,讓學生自行探索認知。接著通過“小小美食家”與“小小營養家”的討論交流,使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在營養午餐的合理搭配上達成***識,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水平,使學生學會傾聽他人意見,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與主張,勤於思考、善於總結,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

 在課堂的組織形式上,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點菜”“討論交流”,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使課堂更具生活化,趣味化。通過激趣引入、巧妙設問,在學生熟悉的場景下引入課題、產生疑問,在學生愉悅的交流中解決問題。在模擬現實生活場景中,讓學生做菜、點評、評菜,使學生在樂中求知。通過“說說我的心裏話”活動,使“關於胖與瘦的探討”這壹問題,以日常閑聊的形式,讓學生各抒己見中達成***識、解決問題。

《營養午餐》教學反思4

 《營養午餐》壹課結合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圍繞午餐的營養問題而設計的壹節數學綜合實際活動。在教學設計上,我主要圍繞以下幾點進行探索:

 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嘗試教學法,以“激趣—嘗試—討論—再次嘗試—總結提高”為主線。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生日常生活的午餐組合為題,通過交流、討論,提高對課程知識的認識;以小組活動的形式,通過合作,總結,結合排列、組合、圖表,完成對營養午餐的更深層次的認識、理解與提高。通過最後的采訪與總結,使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用所學數學思想解決現實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與主張。

 在學習方法上,鼓勵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自主探究,註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對營養專家指出的壹些關於合格營養午餐的指標,不是以命令式、指導式的形式提出來,而是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在交流中發現“想象中的午餐”與“科學的午餐”的沖突,產生對“什麽才是合格的營養午餐”有求知欲望的前提下,讓學生自行探索認知。接著通過“小小美食家”與“小小營養家”的討論交流,使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在營養午餐的合理搭配上達成***識,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水平,使學生學會傾聽他人意見,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與主張,勤於思考、善於總結,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

 在課堂的組織形式上,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小遊戲”“小采訪”“討論交流”,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使課堂更具生活化,趣味化。通過激趣引入、巧妙設問,在學生熟悉的場景下引入課題、產生疑問,在學生愉悅的交流中解決問題。在模擬現實生活場景中,讓學生做菜、點評、評菜,使學生在樂中求知。通過“小采訪”活動,使“關於胖與瘦的探討”這壹問題,以日常閑聊的形式,讓學生各抒己見中達成***識、解決問題。

 最後,引導學生結合本次實踐活動,了解班上偏胖或偏瘦同學的飲食習慣,看壹看偏胖或偏瘦與飲食習慣之間的關系。在分析問題時,主要應從營養的角度提出看法和建議。如:偏胖的同學可能是日常飲食中脂肪含量超標,偏瘦的同學可能是飲食中脂肪的攝入量過少,偏胖或偏瘦同學可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挑食、偏食的習慣,等等。指導學生就營養角度給偏胖或偏瘦同學提出相應的建議。如:飲食中獲得的熱量應該達標,脂肪的攝入不要超標,應當均衡營養,不要挑食、偏食等。也可讓學生在課外了解自己熟悉的偏胖或偏瘦的人的飲食習慣。

 雖然課前設想的很充分,但還是存在著壹些缺憾和不足,首先是板書的設計,應該在課前將表格設計好,由於我的失誤,致使孩子們搭配出來的壹些方案沒有完全展示出來。其次,本節課雖然我力求關註全體學生,但幾處細節的處理不到位,使學生沒能充分展示,例如在課前已經讓學生去搜集資料,上課時卻只展示了壹個就硬拽回到自己的預設中,致使孩子們搜集的資料都沒能展示,還浪費了時間。再有就是時間分配不夠合理,前面部分浪費的時間太多了,以至於到小組合作的時候只剩下15分鐘的時間,後面的小記者采訪就沒有時間展示。而小記者采訪恰恰就是本節課的升華,是本節課知識與生活聯系的紐帶。是學生學以致用的體現。

 課堂就是在反思中進步,在改進中提升。如果再上壹次,我會將板書設計得更完美,將前面部分壓縮,直接由歡樂餐廳引入,出示十個菜肴,給學生充分的交流、溝通、展示的時間,深入踐行學校以學定教的教育教學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

 綜合實踐課對於我們來說是壹個陌生的課題,由於思想上的不重視,導致對於這類課程存在的忽視。沒有成功的課堂範例作參考,我只是摸著石頭過河,除了自我反思的缺憾以外,肯定還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導!

《營養午餐》教學反思5

 綜合實踐課是20xx版新課標的壹個特色,雖然課時不多,卻承載著重要的教育價值。綜合與實踐課的教學目標不同於其他領域的教學目標是多維的、多元的,且教學目標在短期內不容易實現。綜合實踐課要求教師通過問題引領、學生全程參與、實踐過程相對完成整的學習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對於數學教師的各種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有著良好的數學素養和教育機智,所以我們不敢輕易去挑戰。假期過後,賈校長找到我,希望我能來講壹節綜合實踐課,這也是賀曉梅老師的想法。最近幾年,我的教學熱情似乎不太高,雖然也有學習但不夠主動,教學上明顯已經遭遇到瓶頸期,想要突破很難。我明白了賀老師和賈校長的良苦用心,她們想用這個辦法來“逼”我再次成長,想讓我再次得到磨煉。實話說,這次接受任務屬於“被動成長”。

 認真備課,主動學習。四年級下冊《營養午餐》,選好內容、鉆研教材、備課,這種課型自己心裏沒底,就從網上找視頻找教學設計來學習。每個環節的設計、課上教師的引導語、教學用具的設計我都用盡心思來考慮。從開始準備到結束,我的教學設計六次易稿。在我校試講過後,又去其他學校試講。每次試講,都會進行錄像,講完我會壹次次看自己的視頻,來找出自己課堂上的不足。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如何讓孩子來呈現搭配好的營養午餐方案、最後如何統計出學生最喜愛的六種搭配方案、最後統計圖如何呈現出全部結果……這些問題總會困擾著我,也強迫我去主動思考解決方案。這次磨練,讓習慣了“被動”的我開始變得“主動”!

 累與收獲同在。這次磨課,每次試講過後,我都會將其他聽課教師的建議壹壹記錄,認真思考,及時做出調整。看到視頻上的自己總是搶在學生前面說話,不給學生表達的機會,我盡最大努力改進。時間安排總是頭重腳輕,上課時我自己計時,每個環節按照賀老師和賈校長要求的精確到以分鐘來計算。綜合實踐課不同於其它課型,每次試講孩子們的回答都不同,這就要求我得有很好的應變能力。而我有時跟不上學生的節奏,不能及時應對,課下我也盡量做足功夫,把所有的搭配方案都寫出來,把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盡量預設,努力增強自己的應變能力。對營養學知識不夠了解,課下就認真讀賈校長給我買的營養學方面的書,努力去營養午餐的科普知識。磨課的過程是痛苦的,我無數次的希望盡快結束這惱人的磨課。還清晰記得休息日我在辦公室加班看視頻、別人下班後我還在趕制教學用具、腰椎病犯了只能咬牙堅持……破繭成蝶,每壹次蛻變都註定會帶著難以忍受的痛苦。這次磨課過後,感覺到了自己的成長:課堂上會盡量把機會留給學生、課前會認真揣摩每個教學環節每個問題、課堂上合理安排環節的時間分配、對於課堂上的突發情況能應對自如。這次磨煉,讓我再次成長!

 常懷感恩之心。忘不了賀老師利用休息時間幫我磨課,每個環節每問題都細細道來;忘不了周末賈校長和我壹起到校看視頻,討論細節;忘不了賈校長在女兒高考第壹天結束後立即跑到學校幫我指導課;忘不了每次試講,默默坐在教室後面的同事們;忘不了我的男同事們認真為課件配音為我錄課的情形。壹次磨課,讓我收獲太多的感動,感動於我們數學人的默默付出,課是我壹個人來上,但身後卻是壹個強大的默默奉獻著的數學人團隊,磨課雖然很累人,但我卻是幸福的。這次磨練,累並快樂著。

 過去的這個春天,不僅有花團錦簇的美好,更有苦盡甘來的收獲!我又壹次得到了磨煉,也得到了專業上的成長。我更要感恩,感恩賀老師,感恩賈校長,感恩親愛的同事們,感恩幫助過我的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