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龍海市第壹醫院的歷史沿革

龍海市第壹醫院的歷史沿革

1926年,漳州創辦閩南醫院(龍海縣醫院前身)。院址——漳州馬道底。  1933年,十九路軍入漳州,改稱漳州地方醫院。院址——漳州澄觀道,後又遷回馬道底。  1938年,省政府通知各縣成立衛生院。6月,原漳州地方醫院改為龍溪中心衛生院。院址——遷到漳州南昌路新華園。  1947年,龍溪中心醫院改為龍溪縣衛生院。  1949年,漳州解放。1949年9月19日,龍溪縣衛生院全院職工13人。院址——遷到漳州蒼園街原田賦處。  1950年,全院職工24人(從青年醫院調入8人,吸收社會醫生3人)  1953年,由於縣政府許多機關進駐石碼,7月,龍溪縣人民政府決定龍溪縣衛生院遷到石碼新田厝,設立病床10張,日門診量約100人次。

1954年,全院職工53人。  1956年9月,龍溪縣衛生院改稱龍溪縣醫院。  1957年,愛國華僑在1956年回國觀光後,印尼、新加坡等地57位愛國華僑慷慨解囊,捐款集資 ***籌集人民幣98103元,征地28.5畝,建築面積2213平方米。建成了門診樓和住院樓各壹座,設立病床50張,命名“華僑醫院”,並贈送龍溪縣醫院使用。因此,壹所醫院兩個牌子延續至今。地址——石碼公園南路73號。  1960年,龍溪縣與海澄縣合並為龍海縣,龍溪縣醫院改名為龍海縣醫院,又名龍海縣華僑醫院。  1968年,文化大革命成立龍海縣醫院革命委員會,華僑醫院名字取消,縣衛生防疫站並入醫院編制,設防疫組。  1969年,醫院全院工作人員離開醫院前往程溪公社東頭村集中辦學習班,醫院醫療工作由抽調來的基層人員承擔。  1970年7月,醫院學習班結束回院。  1972年,原防疫站人員歸還防疫站建制。  1978年,落實華僑政策,恢復龍海縣華僑醫院名稱。  1985年,龍海縣醫院改名為“龍海縣第壹醫院”和“龍海縣華僑醫院”,為兩塊牌子壹套人馬。  1992年,在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海外華僑陸續返鄉,視察華僑醫院的舊門診樓,同意拆舊蓋新的規劃,並表示再興義舉,積極捐款支持醫院拆舊蓋新門診大樓。  1993年,龍海縣撤縣改市,“龍海縣第壹醫院”“龍海縣華僑醫院”隨之改為“龍海市第壹醫院”“龍海市華僑醫院”。  1994年12月26日,華僑醫院新門診大樓落成慶典。  1996年6月,醫院成為全省首批評審通過的二級甲等綜合醫院。醫院床位編制300張。  2008年6月,醫院床位編制450張,為適應我市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按照城市建設規劃的布局,市政府決定對我醫院進行整體搬遷,新院區建設工程奠基。  2011年,我院列入省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縣級醫院。  2014年,龍海市列入全國醫改試點縣,我院作為全國醫改試點縣的試點醫院。  2014年5月,醫院完成整體搬遷,新院區正式投入使用。醫院床位編制800張。地址——石碼紫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