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SE升級到ios10.2以後耗電好快呀!能返回以前版本嗎?

SE升級到ios10.2以後耗電好快呀!能返回以前版本嗎?

首先強調這是供給開發者使用的版本,如果有開發者者賬號,目前已經可以到developer.apple.com下載,電腦端DFU刷機或手機OTA升級均可。  如果沒有開發者賬號,民間也有各種法嘗鮮,但壹般用戶需要特別註意,這只是iOS10的第壹個測試版,面向壹般用戶的正式版要秋季才有。它的完成度相比去年同期的iOS9已經算是很高了,但還不是100%,發熱、耗電、卡頓狀況比較常見。所以,除非妳非常想提前嘗試,否則不建議現在就刷機。  另外,如果想要最完美的體驗iOS10,建議使用iPhone6s和6sPlus這倆手機。因為這次3DTouch功能貫穿iOS10系統,基本上能想到的地方都有它的身影。  壹方面是現在蘋果的引導升級機制做的很撓人,會盡可能多的告訴用戶盡快把系統升級,而若要體驗最好,需要最新的硬件產品。  另壹方面,從這次WWDC上可以看到,蘋果的手表、手機、平板、電腦、AppleTV機頂盒(大陸群眾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用到),這些產品的關聯度已經前所未有的高。妳買了個MacBook,想開蓋就解鎖的話,最好有塊蘋果手表,想網頁快速付賬用ApplePay最好有個iPhone。想全套體驗都最好,這些設備要買最新。  從這個角度上看,在目前手機電腦平板等硬件創新快摸到天花板的時候,系統對用戶的引導程度更大,蘋果這種軟硬件壹體的廠商更是用組合方式威力成指數增長。  蘋果在自己的iOS大生態下,又加入了壹個個小生態,例如地圖裏的滴滴和大眾點評,以及iMessage裏的各種表情包。  這是吸引開發者的另壹種法,現有架構下,附於其上會比單獨開發App簡單,對蘋果自己的系統應用也是壹種幫助。但另壹方面,這也給開發和帶來挑戰,畢竟系統應用和第三方App在權限和體驗上不在壹個起跑線上,要吸引用戶,第三方App開發者需要做努力。  目前的iOS10還是開發者版beta1,但完成度已經相當高,費電發熱確實存在,但比起去年iOS9的實在好太多,我已經拿它當了主力機用壹天,除了壹次微信通話卡死,其他沒有明顯閃退問題。但用於蘋果手表的watchOS則完成度相對較低,卡頓與重啟常見。  本篇文章的所有體驗均是從iPhone6s出發。因此在iPad上,有些細節可能不太壹樣。  1改變從解鎖開始  iOS史上最大改變是iOS7,因為從擬物到平面化視覺改變太大,依稀還記得2014年的六月,iOS7發布後的各種罵聲,包括我自己,也覺得那個滿處是炫彩色塊圖標的系統很難接受。  這種情況在iOS8和9中稍微好了壹些,因為它們做的是內在改變,而到了今天的iOS10,壹些糾結又回來了。  首先是解鎖方式,iPhone自2007年開始的滑動解鎖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拿起手機自動亮屏——按下home鍵啟用指紋解鎖。  這種改變需要適應幾小時。在鎖屏情況下,向右滑動變為“今日”,向右滑動可以啟動相機拍照。比起用了10年的滑動解鎖,後者不夠經典,但能實現功能。經典在向功能讓步,這是iOS10功能設計團隊的思路,不過也是用過了舊系統需要跨越的習慣障礙。  視覺上的改變還有,比如“今日”和“通知”分家了;App或文件夾打開的動態特效速率變了;圖標收回那壹瞬間可以感覺到紅色角標,如果QQ等應用有未讀消息,角標會格外顯眼;甚至,連打字的鍵盤音也比以前悶了。  這些無壹不在提示妳,現在,妳已經用上iOS10系統了。  2無處不在的卡片  從JonathanIve接手iOS開始,這個系統就逐漸變得多彩,簡化,圓角和弧線被用在系統上。  在iOS10中,可以看到無處不在的圓角矩形卡片,它們是iOS10的今日視圖下的widget小插件,也是控制中心,還有各種通知到來時候頂部的對話框。  它們依然是隨著背景顏色而變化的磨砂玻璃效果,但外層多了壹個圓角矩形,會隨著對話框高度變化。  這種對話框能提升通知或插件的識別度,在“今日”中默認是折疊狀態,顯得簡潔壹點,但另壹方面,圓角矩形對話框之間必須留幾個像素區割,這導致了空間浪費,而且第三方App的插件要重新適配。  控制中心功能比以前了,但蘋果官方似乎太重視nightshift,將它單獨放了壹大條,而音樂和音源控制被放在了控制中心第二屏。我覺得這個設計是失敗的,nightshift像以前壹樣放在最下面壹個圖標足夠,何況它能自動開關。現在這壹大條,在寸土寸金的控制中心是浪費空間。  卡片設計也有好處,比如來個微信,下拉出來的對話框比以前大,能回復的信息。  23DTouch成必需品  3DTouch壓感觸控屏幕是去年9月發布的iPhone6s與6sPlus上的新功能,在這款手機發布8個月之後,蘋果終於開始加快引導App支持這個功能。  在iOS10上,到處都是3DTouch的身影,比如重按通知欄的消息回復;重按x全部清除通知(以前得壹組通知按壹下x);每個第三方App重按至少都有個share功能,可以把它的appstore主頁分享給好友;甚至連手電筒圖標重按都有三種亮度可選。  蘋果用這種方式推廣自己的3DTouch,首先是自帶App引導使用習慣,之後知名App培養習慣(例如朋友圈微博重按直接看圖,免得打開了)我相信它的使用場景會越來越多。  我認識的壹個人在前壹陣從iPhone6s換到了SE,為了小屏好帶。在iOS9時代,如果不介意屏幕小,那這種倒退行為並不難,但在iOS10之後,沒有3DTouch將很難習慣。從有3DTouch的機器換回沒有的就很難了。  3應用更新  Siri  Siri的圖標變了,從話筒變成了紫色聲波,並且在四大平臺上實現了形象與功能的統壹。  它的內在也改變了,五年前隨著iPhone4s出現時候,Siri只是個語音助手的角色,隨後因為iOS的封閉性,以及蘋果的保密原則(不讀取並分析用戶數據)等,它在功能上輸給了googleNow,甚至微軟小娜。  蘋果不會甘心如此,在周壹的大會上,蘋果宣布將對外開放Siri,並加強人工智能開發,以期待與亞馬遜、谷歌及微軟等服務對手競爭。等第三方應用更新,它的能力才會展現出來,比如可以吩咐Siri“給XXX發條微信”。  因為iOS系統的封閉性,我不太確定Siri開放之後變成什麽樣,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要讓它變好,對第三方開放是必然的,只是蘋果需要掌控這種開放的尺度,在它自己管控體系下更好,希望不要變成目前第三方輸入法的樣子。  地圖  對外開放的還有蘋果地圖和iMessage。  在之前,地圖的理念很簡單,想找個附近美食,輸入名字,查怎麽走。蘋果在iOS9搜索欄下放置了附近美食等按鈕,但可以想象,使用率很低。  iOS10中的地圖更主動,將這些按鈕放在地圖搜索欄下方,像我這種不太熟悉舊金山,出門找吃的連飯館名都不知道的人會使用頻率高壹點。  蘋果在嘗試將地圖做成平臺,它目前仍然不能單獨下載導航地圖,但可以在線使用,並且在實測躲避擁堵重新規劃路線效果很好,另壹點是生活服務平臺,國內與它合作的是大眾點評,從這直接按菜系看評價找吃的已經無需單獨進入大眾點評App。還有叫車平臺,中國會接入滴滴。  iMessage  同樣想做成平臺的還有iMessage,用完會驚嘆,這早已經不是昔日人們對短信的印象了。  除了沒有搶紅包和朋友圈,在聊天這事上它已經不輸於微信。除了好好聊天,妳還有機會把emoji表情玩出花、使用各種字體彈出效果、炫酷背景跟人交流,還有自帶BGM的背景效果,以及AppleWatch上經典功能digitaltouch功能。  妳發個“party”,還能給這幾個字母加上迪廳的炫光背景和動次打次的背景音,極為生動。  蘋果給開發者在這留了個接口,通俗的講,能想到的東西都可以發出去給壹個或多個朋友。目前有自制表情,AppleMusic音樂,手寫字體和小圖標,未來可擴展的空間很大。  相冊  在這,蘋果加了個“回憶”功能,效仿之前htc或googlephotos的功能,將照片智能分類挑選,配上不同音樂。只是這功能似乎還在初級階段,我不知道為啥它會認為今年清明節燒紙和去年的盒飯、前年的身份證、以及兩只狗的照片有關聯度,還給配了壹首歡快的音樂。  相冊的壹點針對性改進是livephotos可以編輯了,以前這種特殊格式編輯完就變成普通jpg,現在不會了。  家庭系統  蘋果把自己的智能家居系統homekit單獨拿出來放了個應用,內部界面很美,所有homekit硬件都可以在這,或控制中心單獨控制。但因為條件所限,我現在沒法多講,後續會將這塊單獨寫出來。  4壹些細碎的功能點  系統自帶應用可卸載:其實這應該叫“隱藏”,它們沒有從系統裏刪除,只是消失了。每個人都會把iOS系統中“提示”“視頻”“股市”等這些沒用又不能卸載的App放在壹個文件夾裏,現在這老哥幾個終於可以消失了。  蘋果在這事上算是順應民意,它們並沒有被刪除,即便都刪了,那十幾個應用也沒超過150MB,只是看不見圖個清靜,如果還想要,可以從應用商店裏下載。  而且Safari瀏覽器,appstore這些應用不能被隱藏。因為它們是iOS的核心體驗必需。  除了自帶應用“刪除”,還有些非常細碎的功能,例如時鐘界面變成黑色,多了個“就寢”分析睡眠的智能鬧鐘;聯系人界面功能按鈕更簡單明了;AppleMusic界面簡化,加入歌詞(不能動,只是個文本)。至於傳說中的垃圾電話功能,在這邊雖有人給我打過電話,但似乎沒碰見垃圾電話,所以暫時沒有結果。也可能是騰訊的數據庫還沒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