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汪曾祺的《看見平凡》中的了二十三篇散文分別是哪些

汪曾祺的《看見平凡》中的了二十三篇散文分別是哪些

汪曾祺的《看見平凡》散文目錄如下:

《我的家》

《我的祖父祖母》

《我的老師沈從文》

《西南聯大中文系》

《金嶽霖先生》

《泡茶館》

《文章余事》

《傳神》

《文人與書法》

《故鄉的食物》

《菌小譜》

《尋常茶話》

《小樂胃》

《手把肉》

《貼秋膘》

《花園》

《北京的秋花》

《菏澤牡丹》

《雲南茶花》

《紫薇》

《昆蟲備忘錄》

本書是專為中學生精選的汪曾祺散文集。書中所選二十三篇文章多是汪曾祺寫師長父母、草木魚蟲、尋常吃食之類,文字質樸淡雅,行文流暢通達。文章篇幅接近中學習作要求,選題切近日常生活,無論誦讀還是作為習作範本,均可提高學生的觀察、寫作能力。汪曾祺以文名,他的文章多著眼於身邊尋常的人、事、物,無論語言文字,還是選題立意,都可以作為中小學生誦讀、體味、仿寫的範本。

先生的散文格調向我們展示的永遠是樂觀向上的精神與內涵,這與他壹生淡泊名利、追求恬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有關。現在的很多藝術過於浮躁,無病呻吟,汪曾祺先生則是要從內容到形式上建立壹種原汁原味的“本色藝術”或“綠色藝術”,創造真境界,傳達真感情,引領人們到達精神世界的凈土。從汪老散文中散發出來的豁達精神對於我們的人生是壹種鼓舞,不管經歷多大挫折與磨難,堅信曙光的到來,保持壹顆積極向上的心態,享受人間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當我們真正以樂觀胸懷視之,我們會發現任何的困難都只是成功道路上的基石。

擴展資料:

汪曾祺: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壹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壹個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鉆研。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逝水》《晚翠文談》等。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畢業考入江陰縣南菁中學讀高中。1939年夏,從上海經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壹誌願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聯主辦的《北京文藝》編輯。1961年冬,用毛筆寫出了《羊舍壹夕》。[3]?1963年,發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異秉》在《雨花》發表。1996年12月,在中國作家協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推選為顧問。

汪曾祺的經典語錄:

1、我覺得全世界都是涼的,只我這裏壹點是熱的。——《蒲橋集》

2、愛,是壹件非專業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不是技術,不是商品,不是演出,是花木那樣的生長,有壹份對光陰和季節的鐘情和執著。壹定要,愛著點什麽。它讓我們變得堅韌,寬容,充盈。業余的,愛著。

3、語言的目的是使人壹看就明白,壹聽就記住。語言的唯壹標準,是準確。

4、初陽照積雪,色如胭脂水。——《草木春秋》

5、四川女孩子做事往往很灑脫,想咋個就咋個,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麽多考慮。——《人間草木》

6、蠶豆作零食,有:入水稍泡,油炸。北京叫“開花豆”。我的家鄉叫“蘭花豆”,因為炸之前在豆嘴上剁壹刀,炸後豆瓣四裂,向外翻開,形似蘭花。

7、那壹年,花開得不是最好,可是還好,我遇到妳;那壹年,花開得好極了,好像專是為了妳;那壹年,花開得很遲,還好,有妳。

8、四川才有夾沙肉,乃以肥多瘦少的帶皮臀尖肉整塊煮至六七成熟,撈出,稍涼後,切成厚二三分的大片,兩片之間皮肉不切通,中夾洗沙(豆沙),上籠蒸火巴。這道菜是放糖的,很甜。肥肉已經脫了油(豆沙最能吸油),吃起來不膩。但也不能多吃,我只能來兩片。

9、人生如夢,我投入的確是真情。世界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它。

10、人到了超經驗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適的語言,就只好狗壹樣地亂叫。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汪曾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