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教育部3月5日宣布,禁止供應學校膳食的食品商使用食物添加劑,特別是味精,以免危害學童健康。
韓國人都不用味精,沒有禁止而是他們不用。
世界衛生組織規定1歲以下的兒童食品禁用味精。
我國則規定12歲以下的兒童食品不得加味精。以免影響孩子的神經正常發育,聽以家長應讓孩子多吃天然的鮮味食品。
日本研究人員認為,長期過量食胃味精可能導致視網膜變薄、視力下降。甚至失明。所以不應用得太多。
雞精的使用要點因雞精的主要成分是味精,所以除了應遵守上述註意點外,同時還需做到:
雞精中含有10%左右的鹽。所以在加雞精前就要控制食物中食鹽的量。
味精是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食品中最常見的添加成分,是中國最常用的調味品,因此被稱為“中國飯店綜合征”。
1968年4月,有人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報告說在吃了放味精的中餐後壹段時間內會感到頸部麻木,由此引起了人們對味精是否會有害健康的關註。
1986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發布的報告認定味精對壹般公眾不存在危險,但是對某些人可能會有短時間的反應。
1987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組成的聯合委員會將味精歸為最安全的食品成分。
1991年,歐洲***同體食物科學委員會也將味精歸為最安全的食物成分,不限制可接受的日攝入量。
2002年,日本研究人員報告說,大鼠攝入大量的谷氨酸鈉(在食物中加10~20%的純谷氨酸鈉)會導致眼睛玻璃體中谷氨酸含量增加和視網膜細胞的病變,但是所用的谷氨酸鈉量是平常人們烹飪所用的量的十倍以上。
動物實驗表明,攝入味精能促使實驗動物攝入更多食物,間接地導致肥胖。2008年,中美研究人員發布對752名中國農民的調查結果,發現攝入味精最多的人肥胖的幾率是不吃味精的人的近3倍。
擴展資料:
調味品,flavouring;condiment;seasoning,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進食欲,有益於人體健康的輔助食品。它的主要功能是增進菜品質量,滿足消費者的感官需要,從而刺激食欲,增進人體健康。
從廣義上講,調味品包括鹹味劑、酸味劑、甜味劑、鮮味劑和辛香劑等,像食鹽、醬油、醋、味精、糖(另述)、八角、茴香、花椒、芥末等都屬此類。
妙用
1、辣椒、生姜防治魚類小瓜蟲病。
初冬和春末夏初、水溫在15-25℃時,是魚類患小瓜蟲病的流行季節。病魚肉眼可見其體表、鰭條或鰓部有許多小白點,即為小瓜蟲。
池塘邊看見病魚遊泳遲鈍,浮於水面,有時也集群繞池邊亂竄。如不及時采取措施治療,塘魚死亡率高達80%以上。
此時,每畝水面均1米深可用半斤幹辣椒,加2兩幹姜片,混合加水4斤煮沸後,煎熬半小時,連渣帶汁兌水全池潑灑,連續兩天,每天壹次即可治愈。
2、蒜頭、食鹽防治魚類的腸炎、豎鱗病。
魚類的腸炎病是指人們常說的四大病之壹。病魚肛門紅腫,離群獨遊,行動緩慢,不吃食、魚體發黑。剖開魚體,腸壁充血發炎無食物,呈紅色或紫紅色。
發病多以草、青魚為主。4-10月為流行季節。豎鱗病也稱“豎立病”,病魚鱗片向外引張開、豎起來像松球壹樣、並有爛鰭、鰭條基部充血、腹部有時膨大等癥狀。
此病常見於鯉、鯽魚及觀賞性魚類(如金魚、熱帶魚等),流行於水溫20-25℃時,病魚死亡快,且死亡率高。上述兩種病均可用蒜頭、食鹽防治。具體方法:
①防治腸炎病。每50公斤草、青魚種,
第壹種方法:用大蒜頭半斤加2兩食鹽拌2公斤飼料,混合投餵連續3-6天。
第二種方法:用韭菜5公斤切碎加2兩食鹽充分攪拌,然後投入食臺上連餵3-6天。
②防治豎鱗病。每50公斤清水加入搗爛的蒜頭半斤,給病魚浸洗數次,每次5-10分鐘。或用2%的食鹽水與3%的小蘇打混合液,浸洗病魚10分鐘。或單獨用3%的食鹽水浸洗病魚10-15分鐘。
③防治其它魚病。用3%-4%的食鹽水浸洗病魚5分鐘,或用0.5%-0.6%濃度的食鹽水浸洗病魚15-20分鐘,對各類魚的水黴、鰓黴等病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3、蒜頭防治甲魚的腐皮,穿孔等病。
甲魚腐皮病癥狀是裙邊、四肢、頭部有腐爛現象,腹部紅腫甚至糜爛發炎。穿孔病癥狀是背甲腐爛,骨塊露出,看上去有濃塊物腐蝕甲骨,嚴重時腹甲也腐爛。
此兩種病是甲魚養殖的常見病,死亡率高,直接影響飼料經濟效益,可用抗菌素藥物加大蒜綜合治療。
用法用量:每5公斤甲魚全價飼料,拌50克搗爛的大蒜頭,10克抗菌素粉,另加10毫升“鱉寶”攪在飼料中(最好另加100-150克粘合劑),投餵於食臺上,連續使用5-6天,可達到治療此病的目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