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評事街的簡介

評事街的簡介

評事街所在的七家灣是居住在南京的回族同胞相對集中的區域,由回民李榮興制作的“四絕”之壹牛肉湯,以及幹切牛肉、牛肉面、鍋貼等,都是味正可口的金陵美食,流傳至今。與“牛”相關聯的皮革店、皮作坊多集中於此。

事實上,評事街原名“皮市街”,後訛為評事街。與評事街毗鄰的老巷很多,大板巷、千章巷、老坊巷、走馬巷、綾莊巷、平章巷、成善坊、繡花巷、馬巷……,還有聞名遐邇的南市樓,這裏文化和商業交融,經濟繁榮“娼”盛,現在保留的南捕廳只是壹小部分,據說當年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的後人也住在壹條叫泥馬巷內。這些小巷與評事街連成壹片,縱橫交錯,成了老南京的壹道獨特風景。

評事街中多以二層老式木房為主,現在多數的壹樓經過改造成了門面房,做起了小生意,門面雖小卻樣樣俱全,賣著各式小玩藝小食品的小攤占著兩側路牙,老人與賦閑的人三三兩兩地在路邊聊著天,來往於這樣的小巷中,妳很難感受得到外面都市裏的繁華與喧囂。

老街兩側多是縱深的小巷,走進去,是相連著的過道與天井,交錯著,將十幾戶人家連成了片。評事街上的美食也頗有名氣,街口的烤鴨、鹽水鴨和街尾的牛肉鍋貼都遠近聞名。

在評事街靠近升州路的這頭,有壹條可能是南京目前最窄的巷子了:老坊巷,不足壹米的通道僅容壹個人通過,不知道的人是不敢進去的,怕是壹條死胡同。巷內的門戶,多是青石臺階上的老式木門,住戶多喜歡在屋外種上壹兩種綠色植物,小巷極為幽靜。

評事街的南段萬壽宮,是城南壹座很有名的建築,為祝賀西太後壽辰而興建的。每逢元旦或其他盛大慶典,自兩江總督以至各府道的文武百僚,都要全副儀仗,到萬壽宮恭請聖安,儀式極隆重。沈葆禎督兩江時,某年元旦,循例齊集萬壽宮,有千總李某身懷兇器,伺機狙殺其仇家某,當場被捕,沈立批:“萬壽宮何地,元旦何日,白天持刀何故?……仰就地正法!”可以想見當時萬壽宮的威嚴。

上世紀30年代以後,評事街人氣很旺,先後有幾家晚報的報館設在評事街壹帶,壹些著名報人、學者常在此出沒,抗戰前有張恨水,勝利後有盧前、張慧劍等人。

南京的燈市,除夫子廟之外,評事街也是中心,《金陵歲時紀》曾載:“正月初八、十三、十五皆燈節,天青街白衣庵最盛,評事街江西會館、門東長生祠亦然……”江西會館即萬壽宮。江西人在南京多業磁器,往昔自水西門至三山街,磁器店到處可見,所以會館設在評事街。但在入民國後,燈市逐漸移於夫子廟,評事街所剩的只有幾家明角燈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