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妳在維也納參觀各種規模的餐館和咖啡店時,妳會經常看到壹種蛋糕,蘋果派。蘋果派起源於奧地利哈布斯堡帝國的領土。在瑪麗亞·特蕾莎時代,蘋果派在奧地利上流社會開始流行,並成為沙龍聚會上最受歡迎的“維也納糕點”。後來,蘋果派自古以來就被奧地利宮廷廚房所采用,並成為奧地利的傳統糕點和國菜。如今,這種做蛋糕的方法已經傳遍了世界各地。
據說這種餡餅起源於阿拉伯半島,最終通過埃及、巴勒斯坦和敘利亞傳播到土耳其。餡餅作為壹種口糧,便於攜帶和長期儲存,因此當奧斯曼土耳其人在維也納作戰時,餡餅成為土耳其士兵的必備口糧。同時,土耳其人還把制作餡餅的技術帶到了維也納。最後,來自土耳其的餡餅在維也納得到改進,奧地利稱之為“餡餅”。
在16世紀,斯特魯德爾只將面團螺旋纏繞成10至12層的蛋糕,並在烘烤後撒上白糖粉。到16年底,壹些糕點店已經用不同的水果或奶酪填充餡餅。18世紀,蛋卷的制作工藝發生了巨大變化。面團被搟成壹層薄薄的半透明面團,用紙包好放在桌子上,然後卷成螺旋形狀,並填充不同的水果或配料。這是我們今天品嘗的餡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