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蒸飯是三晉第壹大縣洪洞的壹種傳統名吃。
洪洞縣傳統的蒸飯,已成為人們餐桌上的壹道美麗的風景線。在洪洞,家宴、喜宴、生日宴等少不了香甜可口的蒸飯。蒸飯是文化,蒸飯文化的光亮點“凝聚、和諧、統壹”,傳承、弘揚中華古老文明的結晶之經典。
相傳,元末明初大槐樹移民時,朱元璋微服私訪到洪洞縣,看到田間作物金燦燦,頗有豐收之象,甚是歡喜。問詢百姓後得知是當地主要農作物——黍米,食之,軟糯香甜。後當地官衙以此米上貢,朱元璋食後龍顏大悅,感嘆此乃人間美味。
因為每年都要上貢給皇帝,當地遂改稱黍米為黃米,諧音同皇米。選用洪洞當地黍米,配以紅棗,制作出地地道道的洪洞特色美食——棗米蒸飯,延綿洪洞後裔對移民事件的紀念。
洪洞蒸飯香甜可口,老少皆宜,是宴請等大事必不可少的主食。它的甜,它的糯,它的香,總能讓人壹經品嘗便深深的喜歡上,回味無窮。節假日家庭必備特色工藝食材,遠方遊子品味家的味道。但它早已不僅僅是食材,而是家鄉的代名詞。
制作?方法:
●黍米(或江米)為主料經篩洗,涼水浸泡壹夜後,用笊籬撈入鐵鼎、瓦鼎等特制蒸具內。
●壹層米撒壹層紅棗,壹些地區還有加“金豆子”的習慣,裝畢,加蓋薰蒸。
●待半熟時,用開水澆淋,再繼續蒸,直至熟透。
●然後邊澆糖水邊用搟面杖通攪,使棗、米、豆子等均勻。
●食用時用小鍋鏟鏟入碗內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