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祭竈節吃什麽,飲食習俗有哪些?

祭竈節吃什麽,飲食習俗有哪些?

祭竈是中國非常流行的習俗。在過去,幾乎每個廚房都有壹個“竈神”神。竈神是古老民間信仰的竈神。《淮南潘子論訓》載“炎帝生火而死為竈。”竈神最初是壹個掌管飲食的老婦人,後來他畫了壹個男人或美女的形象。他的權限從管理壹個家庭的飲食擴大到控制整個家庭的命運,並隨時記錄他人的功過,並在年底向玉帝報告。因此,竈王爺被奉為家庭的守護神。民謠“二十三,香瓜棒”指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祭祀,有“官三民四船工五”之說,即臘月二十三由官府舉行祭祀,普通百姓二十四日舉行,宅船二十五日舉行。那麽,祭竈節吃什麽呢?

吃餃子

在祭竈節,民間講究,意為“送走交子迎風面”。山區多吃餅和蕎面。在晉東南,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間諺語說:“二十三,不吃炒,除夕之夜——壹鍋端倒。”

吃爐子糖

古語有雲:“二十三,香瓜發粘,後廚之主上天堂。”吃竈糖,是壹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拉成長條形的糖棒叫“關東糖”,拉成扁圓形的叫“蜜瓜”。冬天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冷,蜜瓜凝固牢固,裏面還有壹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脆脆,有壹種特殊的風味。真正的關東糖,硬到摔不碎。吃的時候壹定要用菜刀劈開,材料很重很細。味道微酸,中間沒有蜂窩,每塊重壹兩、兩四兩,價格也比較貴。糖分芝麻糖和非芝麻糖兩種。糖做成瓜形或北瓜形。中心空虛,皮厚不足五分。雖然大小不同,但交易還是按重量計算。大蜜瓜有壹兩斤重,但拿來當幌子,買的人很少。

關東糖又稱廚王糖、大糖。壹年下來,只有小年前後才賣。關東糖是用麥芽和小米制成的糖制品,用來祭拜竈神。清朝撰寫的《燕京年間年譜》中記載,清朝的供品中有“關東糖”和“糖餅”。關東糖在東北農村、城市、街道、市場都有商販賣:“大糖、大糖、酥香大糖。”壹大塊乳白色的白糖,放在方形的盤子裏,壹般是三寸長壹寸寬,扁平絲滑。壹大塊新做的糖果,吃到嘴裏又脆又香又粘,有壹種特殊的味道。是關東男女老少都很喜歡的壹種糖果。它從竈神的祭祀桌上流傳下來,廣為百姓所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