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餅是陜西特色小吃水晶餅的壹種,馳名中外的“德懋恭水晶餅”是陜西地區傳統美食之壹,水晶餅小巧玲瓏,油多吃而不膩,且以其濃郁的玫瑰和橘餅清香使人見即想食。
水晶餅是陜西省渭南市下邽鎮的地方名點。相傳是宋代當地民眾贊美寇準而制作的糕點。通過制皮、制餡、制酥、包酥、成型的烹飪步驟完成。
水晶餅金面銀幫,起皮掉酥,口感油多而不膩,糖重而滲甜,具有濃郁的玫瑰芳香。新中國成立後,水晶餅多次被國家商業部、陜西省商業廳授予優質產品稱號。
小巧別致、皮酥餡足、滋潤適口、層次分明、營養豐富,油多不膩,入口滲甜,且以濃郁的玫瑰和橘餅的清香使人回味無窮。因其面色金黃,四周雪白,素有“金底銀幫鼓鼓腔,紅色印章蓋中央”的贊譽。
歷史淵源:
相傳北宋時期,有壹年寇準從京城開封回到故鄉下邽縣(今渭南市下邽鎮)探親。適逢其50大壽,鄉黨們為表特意送來壽桃、面花、壽匾,表示祝賀,寇準特設宴款待。
在酒過三巡,手下人捧進精致的桐木盒子,寇準打開壹看,裏面裝著50個晶瑩透亮如同水晶石壹般的點心。在點心上面,還放著壹張紅紙,整整齊齊地寫著壹首詩:“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辨忠與奸,清白不染塵。”落款是渭北老叟。後來,寇準的家廚也仿照做出了這種點心,寇準據其特點給它取了壹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水晶餅”。
在宋代,水晶餅在關中壹帶聲譽很高,曾與燕窩、銀耳、金華火腿齊名。元代時,水晶餅已遠銷京、津各大城市。
至清代末年,經渭南市同義棧商號張彩鳳技師改進精制,產品以“金面銀幫,起皮飛酥,涼舌滲齒,清香爽口”而名聲大振。當時,以桐木盒和硬紙盒精心包裝,作為饋贈親友的上等禮品。後來,流傳到西安,各糕點坊都仿制生產,但尤以西安德懋恭生產的最為有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