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吃過現在的年輕人幾乎沒見過的小吃有菜龍、炸紅薯餅、蘿蔔米飯和雞內金薄餅。菜龍是介於包子和花卷之間的壹種面食,做法比包子和花卷簡單。經過發面、和面的步驟以後,把面搟成長方形的薄片,把調好的餡兒平鋪在面上,然後卷成長長的長條,不用切成壹個個的,直接把長條放進鍋裏蒸熟,起鍋的時候長長的像是壹條龍,因為有餡兒,所以叫菜龍。雖然做法比包子簡單,感覺卻要比包子更好吃。
炸紅薯餅。紅薯產量高、營養豐富,是人們常吃的壹種食物,除了蒸、烤、煮以外,炸紅薯餅最好吃。把紅薯切成小塊,放進稠面糊裏攪勻,起鍋燒油,油熱後舀壹勺紅薯放進油鍋,等紅薯炸成餅狀再把勺子移開,壹面炸至金黃再翻面炸,兩面都炸成金黃色就熟了。紅薯餅甜香軟糯,是童年最愛的壹道美食。
蘿蔔米飯。用豬油做的蘿蔔米飯最香,米飯不用電飯鍋做,用傳統的手法控出米湯,米煮得不軟不硬備用。起鍋燒豬油放蔥姜蒜爆香,下入切成長條的蘿蔔翻炒幾下,澆半碗水,上面鋪上米飯,蓋上鍋蓋燜熟,撒上切碎的青蒜、芫荽,淋上點芝麻油,吃起來香得不得了,比純米飯好吃多了,壹頓能吃兩三碗,蘿蔔易消化,多吃點也不會積食,是簡單好吃的美食。
雞內金薄餅。小時候奶奶經常做雞內金薄餅給家裏的小孩子吃,她說小孩子吃東西沒饑飽,很容易積食,雞內金有消食治療不消化的功效,小孩子常吃就不會積食了。平時殺了雞家裏人就會把雞內金收集起來放在窗臺上曬幹,做餅的時候,鍋裏不用放油,把雞內金用小火慢慢炒至金黃焦脆,用搟面杖搟成細末和面做成薄餅,把餅放在不刷油的鍋裏小火慢煎至金黃就好了。吃起來滿口焦香,好吃極了。小孩子只要吃東西積了食不消化,吃上幾張雞內金薄餅絕對能治愈,比吃藥還管用,小孩子也愛吃,可惜現在沒人這樣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