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食育”就是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和教育。從幼兒時期就開始進行食物和食物相關知識的教育,並將這種飲食教育擴展到藝術想象力和個性的培養。在實踐中,這種有趣的“食物教育”很容易被兒童接受,因此可以在家庭和早教機構中迅速普及。
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這是壹個基本點。壹些專家認為,既然兒童可以簡單地交談和交流,他們就應該有意識地灌輸有關來源,準備,營養價值,如何吃和吃多少的所有知識。在持續的強化教育中,潛移默化地使他們認識到偏食的危害,自覺做到飲食均衡。
在飲食中培養藝術想象力。當孩子們吃飯時,他們往往只想要美味的食物,但不如其他家長和幼兒教師。在“食物教育”的過程中,他們應該藝術地介紹餐桌上的飯菜。孩子對此產生興趣後,會對每種飲食產生極其豐富的藝術聯想。
父母的行為影響孩子的飲食習慣;
飲食對成人和兒童有不同的意義。因此,在對待孩子的飲食問題上,學校和家長不應該以自己的標準為準則,而應該從多方面考慮營養搭配。為了使孩子能夠獲得正確的營養知識並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家長和學校應相互配合,實現“兩手抓”。
有些父母太寵孩子了,他們喜歡什麽就給什麽。看著自己越來越肥胖的身體,他們認為自己已經給孩子補充了足夠的營養,但他們不知道這樣的育兒方法往往會導致“強壯和生病”。因此,家長要及時糾正錯誤的飲食習慣,多讀壹些營養方面的書籍,從根本上走出飲食誤區。
幼兒教育專家認為,用故事教育孩子非常有效。在兩餐之間,可以給孩子講壹個關於蔬菜、食物和營養的故事,教育孩子不要挑食,好好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