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烹飪概論的五味調和的意義

烹飪概論的五味調和的意義

在中國源遠流長的烹飪飲食文化中,始終秉承著壹個亙古不變的理念--“和”,這壹個字不僅體現了中國飲食兼容並包的大融合思想,也流露出中國人長期以來所信奉的處事原則。在烹飪文化中,“和”即可指味道,也可指色澤與香氣,而“五味調和”則是中國傳統與現代烹飪在味道層面上所最求的最高美食鑒賞境界。

在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中,五味調和在理論淵源與具體內容上,都體 現了人的食之五味與體之五臟的密切關系,它在強調以飲食的"性味"調和五臟和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人精充、氣足、神旺、健康長壽的同時,促進了原料的開拓、 工藝的發展、烹飪手段的多元建樹,呈現出五味調和在中國飲食文化發展中的核心地位.

烹飪變化的基本原理、核心是五味調和。

在調味的技術中運用調味料的化學性質,並運用烹飪的其他技術手段,特別是加熱的手段,調制出變化精微的適口的多種味覺來。

五味調和的目的就是要烹飪出人們喜歡的美饌佳肴來,滿足人對於味的選擇的需要。

在調味的技術上運用調味料的化學性質、巧妙地進行組合,把單壹的味變為各種各樣的復合味,並運用烹飪的其它技術手段,特別是加熱的手段,調制出變化精微的非常適口的多種味道來。

通過使用不同原料(葷素調料)的不同特性、質地性及本味合理配合及運用得當的烹飪方法及調味方法,使其產生另壹種獨特口感與味感及質感的菜肴。

人們感受到的饌肴的滋味、氣味,包括單純的鹹、甜、酸、苦、辣、鮮、香和千變萬化的復合味,屬於化學味覺。菜品的機械性(如軟硬性、粘性、彈性、凝結性等)、幾何特性(如粉狀、粒狀、塊狀、片狀、泡味狀等)、觸覺特性(如含水量、油性、脂性等)屬於物理味覺。由人的年齡、健康、情緒、職業以及進餐的環境、色彩、音響、光線和飲食習俗而形成的對菜品的感覺,屬於心理味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