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
劃重點:80年代現實美學的代表作
電影《鄰居》(1981年)是導演鄭洞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著眼於老百姓的生活問題,既有現實意義,又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它以現實主義為基礎展現出的審美傾向,被稱之為現實美學,簡單聊聊。
大膽的影片構思。在上世紀80年代來看,本片關註的問題很具有前瞻性,尤其是將故事背景和人物設定在建築學院和教師身上實屬大膽,而且故事中的家長裏短、雞毛蒜皮看似日常,每壹個單拿出來都是今天頻頻上熱搜的熱點話題,比如大齡單身、求學畢業、公與私的界限等等。
對生活的細致描摹。本片關註職工住房問題(筒子樓),通過幾家二十幾個人物的日常瑣事,在婚姻、生活、愛情、工作等等問題反襯住房擁擠和廚房簡陋所帶來的現實積弊。比如祖孫三天***居壹室,日常生活中不便和親人之間的溫情;比如教建築的老師設計的樓房寬敞明亮,但是自己卻擠在沒有廚房的筒子樓裏。
隨遇而安的生活軌跡。以《偷自行車的人》為例,故事以丟車人找車為主線,在幾個場景中轉換,場景和場景之間又沒有實際的邏輯關系,碰到賊的朋友便追,遇見賊追賊……,像真的生活壹樣,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本片亦如此,故事在幾家人的生活中輪轉,看似巧合,其實是隨意,比如本來大家以為終於要有公***廚房了,可是房子卻被分給了領導的親戚。
真情實感。既能看到人的自私自利,也能看到無私奉獻,是自然狀態下的人性流露。比如劉力行和袁亦方兩個人做事的對比,壹個為了大家甘願繼續擠在筒子樓,壹個為自己精打細算謀福利,這種對比彰顯了人性之光的可貴。既能看到鄰裏之間的磕磕碰碰,也能感受如家人壹般的溫情。比如喜隊長怒打鮑科長,明大夫鼓勵劉力行等等。
自然原聲。據說鄭洞天導演是在音樂學院長大的,很反對亂用音樂煽情,他對音樂的態度用惜字如金來形容也不為過。為了再現現實生活,影片采用自然原聲,這成了影片的壹大特色,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