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棲因運河而興盛,歷代都是杭州的水上門戶。明清時期,塘棲富可敵國,位居江南十大名鎮之首。該鎮河流縱橫、水網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鄉。
如今,余杭塘棲古鎮已成為旅遊景點,沿河的水貝風情街和水南美食街吸引了許多遊客。塘棲最著名的市場瑯琊街充滿了濃郁的水鄉風情,被稱為江南。清代詩人王冕曾寫過壹首詩,描寫池塘中門廊的屋檐。詩雲:“肩混履,路直且寬,出門不遮雨,絕好,不必學坡。”意思是塘棲蜿蜒的長廊將整個小鎮連接在壹起,下雨時甚至不需要戴笠穿它。
在河邊,還有壹條獨特的長木凳——“美人靠”,與遊廊街相匹配,頗具特色。當然,妳也可以選擇壹家茶館,鉆壹條小巷,繞著城市大橋走壹圈,感受古鎮的文化底蘊。
塘棲古鎮名字的由來
塘棲的名字最早是“塘棲寺”。宋代時,下塘西有塘棲寺,故以寺得名。然而,明代胡靜的《居地物語》中也有壹句話:建國之初,開運河,築池塘,初聚居民,居負塘,故名塘棲雖然在名字上眾說紛紜,但小鎮臨水而居,京杭大運河的出現造就了塘棲水路四通八達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自宋代以來,塘棲逐漸成為江南知名的“財貨聚集地”。從南方到北方的船只和鄰近八個城鎮的產品都來到這裏沿河貿易。到了明清時期,這個地處浙北水道的小鎮已經傲然躋身江南十大名鎮之列。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塘棲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