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與飲食〕浦江飲食文化豐富,中國現存最早的菜譜《吳氏中饋錄》在出自浦江。十五橫簽(西部稱十五橫簽、東部稱十六橫簽) 被稱為浦江版的“滿漢全席”,已被列入當地第壹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作為漢族聚居區,漢民族的節日在浦江都有相應的飲食禮儀。
如正月初壹春節,吃湯圓,象征壹元復始;正月十五元宵節,吃麥餅;清明節吃“清明馃”,它被做成三角形的,所以又叫“三角馃”,清明馃又分“白馃”與“青馃”,“三角馃”形似犁頭,表示春耕農忙開始了;
立夏,吃麥衣(壹種薄煎餅);端午吃粽子、茶葉蛋和綠豆糕;農歷7月15中元節,祭祖,吃手蒲頭馃;中秋節吃擂頭馃(驢打滾)和月餅;重陽節吃麻糍,等等。
另外,紅事(喜事)用紅馃(楊梅馃)、白事(喪事)用白馃(橫夾馃),新娘子回門(俗叫“轉頭趟”)、老人做壽、孩子滿月周歲、房屋上梁、建竈喬遷的人家要給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分喜馃(“楊梅馃”或點有紅點的餅馃)。
擴展資料:
浦江縣隸屬浙江省金華市。位於浙江中部,金華市北部,截止2013年,浦江縣面積920平方公裏,轄7鎮5鄉3街道、409個行政村和20個社區,戶籍人口38萬,外來人口10萬。?
浦江歷史悠久,東漢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建縣,唐天寶十三年(754)置浦陽縣,五代吳越天寶三年(910)改浦陽為浦江,已有1800多年歷史。浙贛鐵路、兩條省道(杭金公路、蔣義線)和滬昆高速公路過境,義烏民航機場設在浦義交界處,縣內公路四通八達,供電、通信設施齊全,具有發展經濟的廣闊前景。
浦江縣地處浙江中部,屬浙江金華。歷代名人輩出,素有“文化之邦”,“書畫之鄉”,“水晶之都”,“掛鎖基地”和“中國絎縫家紡名城”之稱。 ?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10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