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式煎推
煎堆是什麽?
煎堆又叫麻團、珍袋、麻球,傳統小吃,流行於全國各地大部分地區。在廣東是指拳頭大小、油炸糯粉團,表面滿是芝麻的食品,它是用糯米粉加糖、油炸花生碎、芝麻等,放到鍋裏用油煎成。
煎堆風味獨特,制作考究。色澤金黃,外形渾圓中空,口感芳香酥脆體積膨大滾圓,表皮薄脆清香,而又柔軟粘連,餡又香甜可口。有團圓甜蜜的寓意。
煎堆在廣東、廣西、海南、香港和澳門壹帶都有得賣,煎堆壹般會在街邊的油炸的小吃車,早餐車都會跟油條擺在壹起買,部分酒樓茶樓也會當作點心來賣,並且是賀年食品,正所謂“煎堆轆轆,金銀滿屋”即是富有富足的意思,另外有種石榴化煎堆,上面紅花點綴,就好像石榴壹樣,寓意多子多福。
煎堆的起源
煎堆這種食物的起源可追溯到幾千年以前的秦漢時期,據文字記載唐代稱“煎堆”為“碌堆”,從初唐詩人王梵誌“貪他油煎錘,愛若菠蘿蜜”的詩句裏,可以知道煎堆該是唐朝長安宮廷中的上乘食品。
因珠江三角洲壹帶的居民,有許多是在唐宋時期陸續從中原南遷入嶺南,所以“碌堆”也隨之傳入廣東,由此可見,今天廣東的“煎堆”,起源顯然是中原人南遷的結果。
煎堆怎麽做?
用料:糯米粉500克、白糖100克,生油2千克。
1、取100克糯米粉用清水調拌,搓成粉團,放沸水鍋裏煮熟,撈出放在案板上,混入余下的400克糕米粉並加入白糖,拌勻後用手掌反復搓至有韌性和粘性(如太幹硬,可加進少許熱水再搓),即成糯米粉團。
2、將糯米粉團分成兩等份,分別揉圓,壓平,捏成空心圓球狀,留壹小洞,往裏充氣後快速封口,即成兩個煎堆坯。
3、熱鍋落油,燒至120℃時,將煎堆坯輕輕放進熱油中,邊炸邊用長筷子翻動,使之均勻受熱,炸至體積比原坯大壹倍時撈起,待完全冷卻後再用同樣方法炸壹遍,如此反復3---4次,使之膨脹至排球般大小即成。
做的時候可以包入豆沙餡,蓮蓉餡,也可以無餡。
有空來點美食小知識
超級適合摸魚以及深夜觀看!
珠盒描金紅絡索;饋年呼婢送煎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