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為什麽中國的飲食文化只出現在《長安最長的壹天》、《顏夕宮的故事》等古裝劇中,而沒有出現在現代戲中?

為什麽中國的飲食文化只出現在《長安最長的壹天》、《顏夕宮的故事》等古裝劇中,而沒有出現在現代戲中?

幾個原因。

我們今天看到的美味大多是100年前才有的,比如水煮魚,2000年左右才有。川菜系和辣椒是清朝中期在中國種植和推廣的,大部分川菜風格只有清末民國才有,重慶火鍋只有抗戰時期國民黨政府去重慶才有。新疆大盤雞是90年代才有的。

中國的食物太NB了,充滿活力,進化的很快。今天我們大多數人都瞧不起幾百年的傳統菜,都覺得這沒什麽。妳自己試著吃吃禦膳,就知道古代的皇帝只吃珍貴的材料,味道並不是特別好。

日本和韓國不壹樣。土地面積小,農業只能滿足長時間種植糧食的需要,味道就是這樣。另外,民族少,地域差異小,菜品和烹飪方法幾百年不變。除了挖古人的故事,沒什麽好說的。

文化對美食的靈魂很重要。在過去的100年裏,中國的文化變遷非常劇烈。五四以來,民族覺醒,西方飲食文化的傳入及其融合,國家基礎設施的建設,人員往來的頻繁,南方人嫁到北方娘家的南北融合,西北人嫁到東南媳婦的東西融合,中國人和外國人的中西結合,都將帶來新的活力,新的菜肴,新的思想。

中國人也很善於融合。孔子關於中國人和外國人的爭論在2000年前就定下了基調,人們不是按照種族膚色來對待的,而是作為壹種文化融合的標準。這種觀念導致中國人在許多方面都很靈活。誰都知道習語人是多麽早就“入鄉隨俗”了,因此,食物才能不斷改善。

綜上所述,中國好吃的東西太多了,真的要拍出來。比如《舌尖上的中國》,中國的美食就是這麽有活力,進化的非常快。所以古代美食對電視劇收視率影響不大,沒必要特意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