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粉是將米漿蒸成薄薄的粉皮,然後切成條狀制成的。它在廣東、廣西和海南非常流行。真正的山水沙河粉源於沙河鎮,因此得名。因為它是由白雲山上的九龍泉水泡制成的,所以制成的粉薄、白、透明、柔軟、堅韌,可以炒、泡和涼拌。
2、艇仔粥
艇仔粥是通過在粥中添加各種成分制成的,如魚片和油炸花生。起初,壹些水上人家用小船在在荔枝灣河面上經營。小船,在廣東俗稱艇,因此得名。
3、布拉腸粉
腸粉又叫布拉蒸腸粉,是壹種米制品,也稱為拉粉、卷粉和豬腸粉(因為它看起來像豬腸)。由於早市的銷售量很大,大多數飯店都供不應求,人們經常排隊等候,所以它又被戲稱為“搶粉”。它以“潔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而聞名。
4、姜撞奶
關於姜撞奶,曾有傳說。從前,在廣東省番禺市沙灣鎮,壹名老年婦女犯了咳嗽病。後來,她了解到姜汁可以治療咳嗽,但是姜汁太熱了,老人無法飲用。然後,她的兒媳把牛奶和糖煮在壹起,倒入盛有姜汁的碗裏。奇怪的是,過了壹會兒牛奶凝固了,她的婆婆喝了之後頓時覺得滿口清香。第二天病就好了。因此,姜撞奶在沙灣鎮流傳開來。沙灣人把“凝結”稱之為“埋”,而“姜撞奶”在沙灣也稱之為“姜埋奶”。
5、叉燒包
叉燒包是通過切成小塊的叉燒,用蠔油等調味,用面粉包裹,然後放入蒸籠中蒸制成的。叉燒包通常大小約為直徑5厘米,壹籠大概有三四個。壹個好的叉燒包使用肥瘦適中的叉燒肉作為餡料。烹飪後,包子皮變得柔軟光滑,輕微裂開,露出叉燒餡,散發出叉燒的香味。
6、泮塘馬蹄糕
馬蹄糕是將馬蹄(荸薺)磨成漿或用幹荸薺粉兌水加糖蒸制成的。歷史上,用泮塘出產的馬蹄粉蒸馬蹄糕是最好的。顏色美麗,晶瑩剔透,光滑,清甜,這是廣州人最愛的早點之壹。
7、蝦餃
蝦餃最早出現在廣州郊區河湧集市附近的茶館裏。這些地方盛產魚和蝦,茶館的廚師會添加豬肉和竹筍來做肉餡。當時,粘米粉被用作蝦餃的外皮,外皮較厚,但新鮮的蝦餃味道鮮美,傳播迅速。這座城市的茶館都引進了蝦餃,經過長期改良,蝦餃已經成為廣州著名的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