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先生在文中寫了壹些揚州的方言:比如“甩子”“甩子團”大約就是北方人說的地痞流氓之類的人,“揚虛子”大約就是虛張聲勢的意思,“揚盤”大約就是我們說的不懂行容易被騙的人。
文章差不多壹半都在寫揚州的美食,讓我在文字中當了把“吃貨”。尤其有壹段寫的是在茶館吃各種各樣的“花樣”,讓我看得直流口水。瓜子花生炒鹽豆、炒白果、五香牛肉,這還算容易吃到的食物,裏面提到的“燙幹絲”卻是第壹次聽說。原文引用如下:
? “燙幹絲先將壹大塊方的白豆腐幹飛快地切成薄片,再切為細絲,放在小碗裏,用開水壹澆,幹絲便熟了;逼去了水,摶成圓錐似的,再倒上麻醬油,擱壹撮蝦米和幹筍絲在尖兒,就成。”怎麽樣,看著文中的做法,有沒有學著做壹下的想法?
朱自清先生在《冬天》中,提到過“白煮豆腐”的做法,後來我照著做了壹下,挺簡單的,吃起來也清淡可口。有空我也想做壹下這個“燙幹絲”,嘗嘗味道如何。至於提到的各種肉餡的小籠點心、菜包子菜燒麥和淮揚菜,對於廚藝不佳的我來說難度較大,等有機會去揚州時再品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