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蓋面,又稱鎮江刀削面。它是中國十大名面之壹,被譽為“江南最好吃的面”,是江蘇省鎮江市的地方傳統美食。
成品鍋蓋面具有軟硬適中、彈性好的特點,是鹹宜老少皆宜的小吃。那麽鎮江鍋蓋面怎麽做呢?《味覺調查員》將帶妳去江蘇鎮江壹探究竟。
要做壹碗好吃的鍋蓋面,最關鍵的壹步當然是和面。
鍋蓋面的特點顯然不同尋常,同時又蘊含著豐富的科學原理:木質鍋蓋壓住翻滾的面條,控制對流的速度和路線,緊貼鍋蓋底部。水和鍋蓋之間沒有縫隙,煮出來的面條更無筋。
此外,面團的制作過程也很有講究,例如將面團與堿水混合並順時針攪拌以增加靈活性。
跳面的訣竅是把揉好的面團放在案板上,竹竿壓在面團上。人們坐在竹竿上,單腿跳上跳下。反復擠壓的面團變得更光滑、更有彈性。
及時卷起來,然後用壹把大刀切。三個小時的辛勤工作使鄰裏關系變得不可或缺。鎮江鍋蓋面的靈魂當然是湯汁的鮮美濃郁。
好的湯味道更鮮、更濃、更豐富,可以收獲很多粉絲。湯頭的研制花了三年時間,由辣椒、八角、香葉和茴香等30多種最常見的食材通過獨特獨家的秘方制成。
加上鎮江本地醬油
在紅糖和白糖的提亮下,成為了堪稱鍋蓋面靈魂的秘制湯底。在面條和湯的基礎上,澆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鎮江鍋蓋面每壹碗的升華都是從澆頭開始的。
無論是魷魚獅子頭的肥而不膩、鮮嫩多汁;
慈姑獅子頭軟糯中猶鮮;
或者風雞獅頭濃郁的蠟香,
都彰顯了澆頭的獨特匠心。
對於鎮江人來說,面條已經深入人心。鍋蓋面、醬油和澆頭這三個火槍手使鍋蓋面成為鎮江壹道獨特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