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面
大刀面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切面的刀大的出奇,此刀長3尺,寬5寸,形如鍘刀。先將面搟成壹尺多寬的面皮,然後折疊成十余層,放在大刀下,切成寬細不同的面條。吃時佐以澆頭、配菜,酸辣可口。
水花佛手糖糕
水花佛手糖糕是壹種外形獨特的面食,表層用面粉堆疊起泡,成品色澤紅亮,狀如佛手。吃來外酥內軟、軟而不粘、香而不膩。
觀音堂牛肉
觀音堂牛肉此菜的制作過程頗為繁復:先將牛肉腌制好,再放入大鍋內煮沸,邊煮邊加入適量的茴香、丁香、白芷、姜、蒜、辣椒等。成品色澤鮮艷,醬香濃郁,鹹味適度,肉嫩可口。
脂油燒餅
脂油燒餅外觀為扁圓形,旋紋相套,焦黃明亮,每層薄如紙。吃來外酥內軟,濃香撲鼻。
糟蛋
陜州糟蛋采用雞蛋和黃酒酒糟加工釀制而成。傳說是晚清時浙江紹興壹個釀酒師傅把這種工藝傳到了陜州。它用料嚴格,工藝講究,成品蛋蛋心呈紅黃色細膩糊狀,無硬心,有蛋香、脂香、酒香等多種香味,味悠長可口,風味獨特。成品蛋宜存放於清涼處,隨吃隨撈,食時去殼,加香油少許,是豫西有名的風味食品。
麻花
三門峽麻花源於陜縣大營麻花。麻花以含水量多少,又可分為軟、硬兩種。初期,大營制作的麻花全屬"軟面型"。十九世紀中葉,大營村又創制了"硬面"麻花。解放後,大營麻花經三門峽市飲食服務公司廚師蔡天貴改進,制作技術和配料工藝大為提高,形成獨具壹格的"三門峽麻花"。這種麻花長尺許,色澤柿紅透亮,有棱角,香甜可口,黃焦酥脆,久放而不幹,營養價值較高。
石子饃
石子饃又稱石子燒餅。因用豆石在鏊上面墊底烙熟而得名,其歷史源遠流長,兼有原始的制作方法,是靈寶、盧氏的壹種別有風味的食品。主要原料是:面粉、豬油、小油(植物油)、食鹽、大料、花椒、蔥等。石子燒餅外觀焦黃鮮亮,中凹邊突,活像壹個橢圓形的小金盆,咬開後層次分明,外酥內軟,鹹香可口,經久耐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