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糯、軟是主要特征,艾葉糍粑包含了客家人對家人美好的祝福,對未來的憧憬,客家小吃最經典不僅有艾葉糍粑,還有炸豆腐、年糕、炸芋圓、算盤子……用幹凈盆器盛取適量大米粉末,微熱油鍋中加白糖熬成稠狀,倒入粉末,用筷子迅速攪動使熱量四處擴散,加入紅塘、開水和搗碎的花生、陳皮等,最終攪至糊狀。像吉安的遂川、萬安、泰和、吉水和贛州的贛縣、興國、安遠等地方都會弄。做法不壹,但大致相同,尤其取材都是來自於艾葉草。每年的陽春三月,客家人都興做艾葉米果,用來敬謝觀音菩薩和招待客人。
全豬 主要有選用豬最“精華”的八個部位的肉堡成全豬湯,蒸豬紅、豬雜,紅燒肉等,配吃壹些青菜和家腌酸菜。這種吃法類似往時,客家人壹年到頭在春節殺豬時才有的口福。不想吃這些可以來個味酵板,這東西厲害了,可甜可鹹可炸,覺得麻煩直接粘點白糖吃起來沙沙響也是壹種風味。都不喜歡的來個甜粄、發粄、蘿蔔糕……客家人的主食是稻米,糯米制作成各式糕點稱之為粄。如發粄,把酵粉放入粄漿裏蒸,粄面隆起而分裂,意為“笑”,是發財致富的好征兆;再如清明節用艾草做成的艾粄。
註重火功,以炒、燉、煲、釀見長;造型古樸,鄉土風貌明顯,是獨具風格的壹套菜肴體系,也是吃貨們不可錯失的美食。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客家美食,看看哪些菜是妳們喜歡吃的。客家特色食品頗多:米食系列,面系列,菜系列,湯系列,小食零食系列,禮品系列。家藏系列,山珍海味系列,百搭系列,單品,三合系列……有點兒浪漫色彩,不攜帶充饑功能,完全是正餐以外的進食行為。惟獨客家小吃是主食的延伸,它的用途首先是充饑,幾乎全是米制品。下面我們來看看有些什麽客家小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