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口的新厙鋪地區是在廣州拍照的聖地。近代各種中西合璧的別墅、豪宅被改造成藝術空間、商店、餐廳等。,而且壹年四季遊客如鯽魚。
比鄰而立的紅磚老房子,郁郁蔥蔥的老樹,新合浦依然保留著最優雅的時代氣息。
路上,久居此地的居民牽著壹只載著快遞的狗匆匆走過,和路過的鄰居打招呼。還有遊客擺出打卡的姿勢,穿著復古的服裝,在別墅前擺好姿勢拍照。
培正路的“網上名人坡”,就是大家愛打卡的地方。
清末民國時期,這裏曾是華僑、軍政要員的聚集地,見證了壹代人的成就,也見證了壹代人的風流韻事。
1918發起的市政改善運動,是廣州第壹次大規模的發展。當時的新合浦地區成為歸國華僑投資建房的“香餑餑”,所以建築留下了鮮明的那個時代的烙印。
廣州的“豪宅”都在這條街上。
新合浦擁有493棟百年建築,成為廣州現存最大的低層四合院式現代建築群,中西合璧,也承載著老人們最深的記憶。
中部入口處的伊斯蘭風格的拱門,在當年的廣州也是非常罕見的。人們忘不了“東山少爺”,更忘不了“東山府”。
為了保存這份珍貴的記憶,兼顧商業開發,新河浦走了壹條自己的路——將文物古跡活化成文化創意空間。元奎花園是第壹個被激活並用作美術館的“東山住宅”。
沿著新河浦區漫步,拐到伴院路,遠遠就能看到元奎花園:在兩棵高大的檳榔樹後面,紅磚外墻標著醒目的施工年份“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