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包肉是壹道非常經典的東北下飯菜,東北鍋包肉既可以做成酸甜口味也可以做成鹹鮮口味。
鍋包肉的做法(1)裏脊肉400克切成0.3厘米厚(比硬幣稍厚壹點),3厘米寬的厚片,用刀背拍松散後放碗裏放鹽碼底味,蔥姜胡蘿蔔切細絲(切的細壹點),香菜少切段備用。土豆澱粉加水浸泡20分鐘,使其泡透。
20分鐘後把水倒掉,把澱粉搓均勻,差不多壹捏就抱團松散,抓差不多三把澱粉放到肉裏,然後加水,比澱粉量少點,攪拌均勻後看肉片是不是均勻裹上澱粉,然後加入少許油拌勻(加油壹是防止炸時濺油,壹是可使裏脊肉裹粉後潤滑,下油鍋順暢),如果把握不準就水和土豆澱粉1:1調糊,炸時先拍壹層幹粉再放入澱粉糊中即可。
(2)起鍋燒油,油燒至六成熱時,把裏脊肉片依次下入鍋中,用筷子輕輕打散,炸至定型想變色時撈起,鍋裏油溫再次升高放入肉片復炸壹次40秒左右,然後再重復壹次,炸至裏脊肉金黃酥脆透點紅,撈出控油備用。
(3)起鍋燒油,油少,放入三分之壹勺子濃縮橙汁(也可換成蕃茄沙司)翻炒,加入多半勺糖,稍微比糖少的白醋(勺子是"炒菜用的),壹小撮鹽,翻炒均勻,加點水澱粉,沿鍋邊撒入點熱油,湯汁黏稠起泡,把裏脊肉和胡蘿蔔絲香菜段放入,快速翻炒均勻,油光透亮的鍋包肉就做好了,非常好吃。
鍋包肉是清朝時期哈爾濱道臺家中的首席私廚研究出來的。據傳原本是鹹鮮口味兒,但是為了招待外賓,尤其是俄羅斯使節,特意改良成了酸甜口味。這道菜深受外賓喜愛,幾乎成了招待外賓的必備佳肴。
因鍋包肉在烹飪過程需要大火爆炒掛汁兒,所以原名鍋爆肉。但在外賓嘴裏說來,就成了鍋包肉,壹來二去,這叫錯的名字反倒流傳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