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學校在德勝門外的葦子坑,離齊家火子只有壹站路。那時,學校周圍沒有建築,只有壹片莊稼。齊家火子土城附近只有壹家小飯館,賣燒餅之類的東西。每當學生手裏有壹次性食品券或真的餓了時,他們總是讓同學去齊家的小餐館買些火,或幹脆去那裏吃壹頓火。雖然他們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胃的問題,但他們最終會變得有點貪婪和上癮。
有趣的是,不知道是誰先把這種火稱為“φ 100”。這是根據火的直徑約100 mm確定的。因為φ在工程圖上表示直徑,所以100表示長度為100 mm。因此這個稱號在學生中流傳開來。
有壹次上語文課,老師正在津津有味地講解茅盾先生的散文《山水談》,說這篇文章表面上是在談風景,實際上是在誇人。人類是景觀的建設者,包括人類活動、人類精神和人類活力,因此有人類活動的地方風景最美(這壹中心思想至今仍被清晰地記住)。
說到這裏,我忍不住問同學:“同學們,妳們覺得我們學校周圍哪裏的風景最美?”叫同學們脫口而出的是“齊家火子風景最美”。老師聽了贊不絕口:齊家豁子是元代古城墻遺址(在此之前,我們並不知道它是元代古城墻遺址,至少我是第壹次聽說),我們的祖先在這個遺址上上演過多少感人的故事,等等。老師話音壹落,全班哄堂大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齊家豁子還有賣φ 100的。”老師不知道我們在說什麽φ100,也不知道誰在那裏賣所謂的φ100,所以他很驚訝。老師雖然很驚訝,但壹點也沒有譴責我們,最後還表揚了大家。畢竟,因為那裏人們的活動,在我們心中形成了最美的風景線。
幾十年過去了,齊家火子圍子坑壹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生活不再快樂,因為我們可以吃壹個燒餅。回想起那個年代,我依然覺得那條土路,那間孤零零的小屋,還有圍著臟兮兮的圍裙賣火的人,才是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