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蓮花茶
清乾隆時期有壹副對聯:“塞外黃花如金釘釘地、京中白塔如銀鉆鉆天。”這裏面寫的黃花就是金蓮花。金蓮花幾乎為塞罕壩所獨有,每年七八月份塞罕壩如萬點金星落地,四野壹片金黃,如織如錦,漫野鋪去,頗為壯觀。金蓮花味微苦,性潤涼,既可入藥,亦可制茶。入藥可清心明目、祛火潤肺、止咳驅痰。制茶與冰糖相配則甘苦綿連、清洌爽喉、余味悠長,被稱為“塞外第壹茗。”
白蘑
塞罕壩上的白蘑品種繁多,有大如蒲扇的“天合板”,有小如榆錢的龍耳蘑,有菌香濃郁的雞爪蘑,有清雅味純的小草蘑,有狀如傘蓋的常態蘑,也有形如團丸的異形蘑。壩上白蘑既可做鹵,亦可做餡;既可調湯,又可配菜,為塞外壹絕。遊塞罕壩美美地吃上幾頓,臨走時給親友們帶上壹些,是很珍貴的禮品呢!
蕨菜
蕨菜雅名如意菜,與壩上白蘑齊名,都是塞罕壩菜譜裏的上品。每年端午節前後,在蕨菜的幼芽還如同壹個晶瑩嫩綠的碧玉如意的時候將其采回,用熱水及時燙過,或腌漬,或曬幹,可長期保存,涼拌、煮湯或炒食均有不同的美味。
銀絲面、貓耳面
這兩種面食分別用塞罕壩特產的蕎面和蓧麥面做成,前者以銀為色、以絲為形,低糖食品,富含多種維生素,用當地的水煮面,會有滑、脆、潤、爽的口感,為清宮禦用食品之壹。當年康熙大帝率八旗精兵到木蘭圍場舉行秋狝大典,吃了此面,大加褒獎。典畢,命禦廚帶了許多面回到京城,但無論禦廚怎麽精心蒸煮卻也不如在圍場吃到的味道。第二年再到圍場演武,卻又找到了原來的感覺。君臣都百思不得其解,後來當地壹老嫗稟明皇帝:是水的原因。禦廚遂帶了木蘭之水回到京城,果然品嘗到與木蘭圍場壹般無二的美食。貓耳面是用和好的蓧麥面在秫稭蓋頂上搓制成的,形狀酷似貓的耳朵,因而得名。貓耳面粘而不膩、油滑利口,吃過壹次,終生難忘,是塞罕壩人最為偏愛的面食。此外,蕎麥和蓧麥還可以烙成餅、蒸成窩子、搓成魚子、制成炒面,或與其它麥類合成混合面食,均味美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