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沈從文的關門弟子,“中國最後壹個士大夫”;是西南聯大的天才學生,逃課偷懶卻才氣逼人;是文人中的美食家,再平淡的食材在他的勺中也勝過如何任何珍饈……汪曾祺這壹本《人間滋味》依然延續了輕松有趣的文風。書頁上跳躍的文字使我們恍若身臨其境。 書中更多講述的是壹些地方的果蔬。譬如水中爽脆異常的花菜和氣味濃郁的山韭,無壹不寫的鮮美誘人。再低落的心情,想必只要讀壹讀這本書,都會煙消雲散的吧。 汪曾祺寫了許多令人愉悅的文章,卻並沒有得到愉悅的人生。同古今中外的許多文人墨客壹樣,他也是懷才不遇。從老家江蘇到昆明求學,又到成都任教,曾輾轉上海、北京等多個城市,他的生活中奔波多於安定。骨子裏又還保留這文人的清高正直,所以家境始終貧困,連吃肉都是有數的。但是,這又如何?買不起較貴的肉,便吃些嫩滑的牛肝菌,還不忘借“少放蔥使人暈倒”作調侃;吃得只是鹹鴨蛋,卻怡然自樂地道:“論鹹鴨蛋還是高郵的好”;吃得雜便自詡:“大葷不吃死人,小葷不吃蒼蠅”,他嘗盡人間百態,心中卻只留蜜糖。 做人為何不做汪曾祺?日日笑口常開,摔壹跤也只是打壹個哈哈。何必在春天之際也要哀吟壹句“楊柳岸曉風殘月”?人生是要靠“過”的,妳將它過得歡欣,自然覺得自己幸運。如果整日怨天尤人,這壹輩子還能找出什麽值得開心的事情嗎? 是《記承天寺夜遊》中被貶仍以“水中藻荇交橫”為樂,成就了蘇軾;也是《桃花源記》中戰火連天仍期盼“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成就了陶淵明。自古樂觀為主宰,沒有樂觀,何以生存? 人間世事萬千,我們能改變的卻寥寥無幾。若整日以淚洗面,妳便必定短壽。倘若妳活得如汪曾祺壹般快樂灑脫,再糟的人生也是壹首史詩。熱忱誠然可貴,歷盡千帆的熱忱更加可貴。何不細品“人間滋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