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美食之路是因為壹封《湖州謝表》而發生了著名的烏臺詩案,此事對於蘇軾的打擊很大,也就是在此時蘇軾覺醒了自己的吃貨之魂打開美食之路。
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肉,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傳統美食。但是他們的名字中都帶著東坡兩個字,這兩個字究竟為何會和這些美食聯系起來,這還要從壹位詩人開始說起。
公元1037年1月的眉山眉州,壹位嬰孩誕生於此,他的父親將他起名為蘇軾。年少時的蘇軾雖然還沒有表現出壹個吃貨的素養但卻已經是壹位名動京城的才子,就連文學家歐陽修都對其贊嘆有加。嘉靖六年蘇軾制科考試,入第三等,為百年第壹,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壹直到王安石開始了新法的推行,因為反對新法與王安石的政見不合而被迫離開京城,前往密州擔任知州,又因為壹封《湖州謝表》而發生了著名的烏臺詩案,此事對於蘇軾的打擊很大,也就是在此時蘇軾覺醒了自己的吃貨之魂。
蘇軾東坡茯苓的故事:
東坡茯苓餅嚴格意義上來講,不能算作是菜,應該屬於主食的範疇。它的發明者,同樣也不是蘇軾本人,但之所以這麽命名,卻是因為這東坡茯苓餅,是因為蘇東坡而聞名的。
傳說蘇東坡被貶儋州時,那裏有壹個老太太開著壹個餅鋪,以賣餅為生。但由於這餅鋪位置偏僻,因而生意並不很好。老太太聽聞蘇軾大名,便找上門去,想讓他幫忙想想辦法。蘇軾心懷慈悲,可憐這老太太,再加上這餅也確實不錯,便為這餅寫下了壹首詩。
自此東坡茯苓餅的名頭開始流傳起來,老太太的日子也是越過越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