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餛飩,在江南水鄉無錫,有夏至吃餛飩的習俗。餛飩歷史悠久,有“似雞生蛋,毋寧似天地混沌象”之稱。取混沌之意,說吃餛飩能聰明。夏至吃餛飩時,有人在餛飩裏拌面條,可避“夏”,用面條的長短與夏至的長晝時間相比較,得壹個延年益壽的好顏色。
3.夏至面,民間有“吃夏至面,壹日短於壹線”的說法,即白天時間開始逐漸變短。夏至吃面條是許多地區的重要習俗。俗話說“餃子冬至吃面條”,夏至吃面條正是時候。南方的面條種類很多,有陽春面、幹湯面、肉絲面、三鮮面、麻油面、冷面等,北方則以打鹵面、渣江面為主。夏至那天,北方的面館很受歡迎。無論是四川冷面、擔擔面、鹵肉面還是渣江面,各種面都很受歡迎。
4、豌豆餅,在夏至這壹天,以前有夏至前後吃豌豆餅的習俗。這個習俗的由來是因為夏季天氣炎熱,人們不思飲食,讓孩子們先吃豌豆餅開胃,在開胃的同時感受夏收。《山西旅遊概況》中說,“夏涼菜是太原有名的小吃之壹,大東關飯店廚師賈德旺做的豌豆糕在晉陽早有名氣”。
5、夏至雞蛋,民間認為夏至吃雞蛋可以強身健胃,走路精神抖擻。俗話說“夏至吃雞蛋,石板被踩。”夏至這壹天,將整個雞蛋煮熟,用紅紙或紅染料將雞蛋的皮染成紅色,然後裝入小網兜,系在少年兒童的胸前,壹直掛到中午或下午,然後剝去蛋殼吃雞蛋,這種做法在湘南的衡陽、郴州、永州、湘西等地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