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六壹詩話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蓋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夫易水之戰,盡破漢兵,此後雖百余年,未有能壹舉而復者也。軒轅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此皆古之列聖人也,率土之濱,眾所周知。
然後吾王萬歲之後,稱制度自古以來未有,稱其英明神武,靖四方,定乾坤,光於前古,震於今俗。至如今日,上承聖德,下崇法紀,股肱中外,威夷不敢窺度,豈非統之大法乎?凡言論者,不可不慎也。夫言既出而失於義,則禍及無窮矣。詩三百,壹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翻譯:古代能夠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並不只是擁有卓越才能的人,還需要擁有堅韌不拔的意誌品質。因為天下大勢有分合之變化,分離的時間長了就必定會再次合並,合並的時間長了也必定會再次分離。
比如易水之戰,漢軍被徹底擊潰,之後雖然過了百余年,但再也沒有任何人能夠壹舉反敗為勝。軒轅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這些都是古代的聖人,他們的名字在全國人民中廣為流傳。尤其是我們的皇帝,他擁有超凡的才華、英明神武,能夠安撫四方,建立統壹政權,劃時代的功績已經成為前古至今的光輝歷史。
現在,我們上應聖德,下承法紀,內外股肱齊心協力,威震海內外,難道這不是建立統治的大法嗎?言論必須慎重,不可以輕率發言,否則會招致禍害無窮。《詩經》有三百篇,其中最重要的壹條準則就是:思考不能違背正義。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鐵冠道人,北宋文學家、政治家、戲劇理論家、美食家。他是宋代文壇上重要的文學批評家和散文家之壹,也是唐宋八大家之壹。
歐陽修出生於江西婺源,自幼聰慧好學,精通經史文籍。他早年參與了王安石變法,後因與新黨派系有所分歧而被貶謫。貶官期間,他專心從事文學創作和研究,成為當時文壇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