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禾花魚:連山縣太保鎮旺洞、上坪、沙坪、山口等村和吉田、和洞等鎮部分地方的農民壹直以來都有養殖“禾花魚”的傳統,每當稻田插秧後,農民就會隨之把鯉魚苗放入稻田裏養殖,每到金秋十月,便收獲壹條條的“禾花魚”。?
2、連山米粉肉:這是連山壯瑤漢族的特色美食。大米炒熟,磨成細粉,加上佐料,把豬肉切成肉片與米粉,佐料拌勻後,用藕葉把米粉肉包發蒸熟而成,此肉帶有蓮花的清香。
3、連山魚生:吃生是壯族人的特殊飲食習慣。把鮮鯇魚(至少要兩斤以上),洗凈破開(不能沾生水),把魚臟取出另作處理,把魚肉壹片壹片剝割出(無骨),切成薄片,放在篩上晾幹,拌以酸醋、鹽、油、生姜、蔥花、蒜米等佐料,密蓋幾分鐘即可吃。
4、煙熏臘肉:每逢農歷臘月,農事活動結束,農村家家戶戶都有腌制臘味的習慣。其大致做法是把豬肉砍成長條,抹上佐料腌制壹天壹夜,然後掛在竈上熏成臘肉,此外還有臘腸、臘雞、臘鴨、臘鳥等。其中瑤族的臘肉揚名遠近,肉味香而不膩,有彈性。
5、駝背粽:六月六和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駝背粽”。其做法是將上等糯米浸泡後用粽葉包裹,包時在糯米中間放綠豆沙或壹條拌好作料的肉條,包成兩頭扁平、背面中間隆起的形狀,大的能到二三斤,小的也有壹斤,剝壹個全家能吃飽,是節日饋贈的佳品。
6、艾糍:三月三清明前後,嫩艾初出,采其鮮蕊煮水清浸後,榨水斬碎,和糯粉參搓均勻後掐成比乒乓球略大的圓糍蒸熟即可。艾糍為綠色,帶有艾的芳香味,也保持糯米的特點,常吃健胃,老少鹹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