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裏有關料理烹飪的“塔塔”壹詞源於英語中“Tartare”壹詞的音譯,翻譯成中文是“韃靼的”意思,是“Tartar”(韃靼人)的衍生詞。有些資料中認為這種類型的肴饌起源於中亞遊牧部落韃靼族的飲食風俗。據考證,現今西歐和北歐壹些國家的“塔塔”是俄羅斯菜式入境傳播後的舶來品。這類食物的主要特點是以生鮮肉食為主料,直接佐以香料葉,在餐盤中壘成圓柱狀或餅狀上桌。《憨豆先生》中有壹集就是去餐廳吃“Steak Tartare”,也就是韃靼牛排,又稱生肉糕。類似的菜肴還有“Tuna Tartare”,即韃靼鮪魚,也叫金槍魚塔塔。
至於“塔”則是英語中“Tart”壹詞音譯,翻譯成中文是“餡餅”的意思。其實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類似於“Pie”的點心(註:口味不壹定非要是甜的,也可以是鹹的)。特點是形同碗狀或杯狀且餡料外露而不是包裹在餡餅皮中不露餡兒。廣為人知的有蛋撻(塔)、香草撻(塔)、檸檬撻(塔)以及金槍魚迷叠香鹹撻(塔)等等。
不知道是不是妳想要的答案,希望有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