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水泥構築而成是城市裏,總有那麽幾條古街小巷,靜靜蹚過城市化進程的歲月長河,收藏著城市最令人動容的過往和最真實的當下。當然,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莆田,更是不乏這樣的古街。
涵江涵西街道樓下社區,曾經是涵江最為繁華的街道,幾十年前,來自全國各地的商人都來這條街上進購商品,甚至這條街上還有不少商品跨過海關,飛進海外市場。
這條街還有壹個更耳熟能詳的名字叫“涵江後街”,對老涵江人來說,這裏是他們美好的童年回憶,也是他們想回而回不去的過去。涵西後街是涵江中心城區唯壹沒有被拆遷改造的街區,這裏古建築群林立,壹來到這裏就感覺穿越了時間的禁錮,壹瞬間仿佛回到了幾十年前繁華的那個街道。這裏原來地處海動碼頭,又是通往南洋和沿海各地的主要海道,所以商賈眾多,商業也比較發達。現在仍然有很多店面在營業,粗略壹看,經營範圍就涵蓋海產品、點心、竹器、棕麻繩和白鐵加工等行業。在鋼筋巨獸裏消失的老行當,在這裏舉目皆是。
老舊的商店招牌寓意著這條老街經歷的風霜已不少,看到這些招牌,瞬間覺得時間流速都變慢了...漫步其中,發覺生活在這裏的人生活節奏總是慢而舒適的,這裏沒有大型車輛,只偶爾有壹輛輛摩托車和自行車經過,自行車經過時打的鈴清脆而響亮涵西中心小學就位於街道中心,正值上學期間,學校裏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合著門口小店阿姨的叫賣聲,相成壹股趣味。
沿途還看見不少老宅,大部分已經很破敗了,但仍然有人居住,壹些未住人的民居,滿目荒蕪,門窗破損,墻體逐漸風化。在樓下老街走壹遭,有不少感慨。這些寫滿悠久人文商業文化和時代建築特色的印記,又不禁讓人想起那些消失了的民宅古居以及商鋪林立的繁華。
田市涵江區發展和改革局關於莆田市涵江區蘿苜田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提升建設工程項目建議書的批復。據悉,2017年6月,莆田市啟動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重新編制,劃定蘿苜田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區劃:東起霞徐街、南至延寧路與集奎萬壽橋南側、西至白塘街、北至宮口河北岸與宮下路壹帶,總面積為56.79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