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坡村原名蒼墩,因避開宋光宗(趙盾)而改為蒼坡。五祖二年(1055),人口繁盛,分東寨、西寨、麻溪園三段,各有祠堂,村口建有大量李氏民居。宋建炎二年(1128),七祖李秋山遷居方巷,並對其弟李賈母懷有深厚的感情。因此,王雄的亭子建在村子裏,他哥哥的亭子建在亭子對面的方巷,他們互相問候。宋孝宗惜春五年(1178),九祖請佛教老師李日添討論建村計劃。根據風水的五行,在東方建造了壹個雙池來蓄水,並在周圍開辟運河來汲取溪流,並用水來控制火。然後按照“文房四寶”的布局。筆街和筆尖直接指向西邊的筆架山。村中開兩池,東西池名硯。硯槽建在硯臺邊上,靠近雙池邊放壹塊大石頭條,意為墨。方村就像壹張白紙。其規劃布局可謂獨到而深刻。
現存的蒼坡村是南宋惜春五年(1178)九祖宋麗設計的。它有800多年的歷史。雖然經歷了近千年的滄桑,但它的舊面貌沒有改變,它仍然保留著宋代建造的城墻、道路、房屋、亭臺樓閣、寺廟、水池和古柏,處處顯示出濃厚的古代遺產。蒼坡村在村莊的布局構思上十分註重文化內涵。近年來,該村以其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吸引了國內外遊客。正月十五釀米酒、演甬昆戲,蒼坡村家家戶戶都要紮“魚燈”,遊客們會點燃魚燈放入水中,表達招財進寶、歡慶喜慶的心願,這是當地古老的習俗。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古老民俗成為現代人度假時了解歷史和民俗的娛樂節目和窗口。
倉坡村附近有旅遊景點,如西門、廟、西環門樓、金烈士墓碑、牌樓和仙臺牌樓、芙蓉村和芙蓉村古建築等。特產有烏牛早茶、三寸蜜桔、溫州彩石馬賽克、永嘉靖州板栗、茶山楊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