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美國德克 薩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勞森在德克薩斯州與墨西哥交界處的大灣國立公園晚白堊世地層發現了壹些巨大的翼龍翅骨殘片,之後經過4年的連續工作,挖掘出大量破碎的化石,確認為三只同種翼龍的骨骼碎片。古生物學家研究時靈光壹現,想起了墨西哥原住土著,哥阿茲特克人與托爾特克人崇奉的重要神袛——風神科沙寇克阿特(Quetzalcoatl),壹位長著羽毛的蛇神,於是將其命名為風神翼龍 ,中文有時也譯為披羽蛇翼龍。在1996年,Kellner與Langston在德州公布了了第二個未命名種。這個暫時性被稱為Quetzalcoatlus sp.的樣本,比北方風神翼龍還完整,包括部分頭顱骨,雖然較北方風神翼龍的小,而翼展已證實長達5.5米(18尺)。
特征:
風神翼龍翼展可達12米長,重達500公斤。它是人類已知最大的飛行動物。風神翼龍新陳代謝很快,需要定期進食。風神翼龍身軀為流線型,需要大量蛋白質作為能量。壹只不到三百斤重的小霸王龍,便可被它當成壹頓美食。風神翼龍擁有巨大的雙翼,這使它非常適合長途滑翔。
風神翼龍未成年的個體頭骨長1米,翼展達5.5米;成年個體的頭骨[1] 未曾發現,根據翅骨碎片來看,翼展至少有11-15米,這可是地球生命史來最大型飛翔的動物!風神翼龍的嘴巴又長又細,口中沒有牙齒;喙前端不是尖銳的,而是鈍的;它的眶前孔(位於眼眶前方的)巨大,差不多占了頭骨全長的二分之壹,這無疑對其大頭減輕了相當多的重量;風神翼龍頭上有脊冠,位於眼眶前上方,這區別於該屬其他翼龍如至浙江翼龍,它們頭上沒有脊冠;風神翼龍的脖子非常長,達2米多,由肩與頭之間有長型的肌腱和肌肉支撐;它的腿很長,有平衡大頭的作用。遠觀之,風神翼龍呈現了類似鶴或鸛的外表。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風神翼龍詞條
風神翼龍_百度百科
/view/4923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