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圓子是湯圓。
古人所說的“浮圓子”指的是湯圓,有的地方也叫元宵,湯圓煮熟後就上浮,所以叫浮圓子。主要是在元宵節吃,所以叫元宵。也有的說法是有餡的叫元宵,沒有餡的叫實心湯圓。
湯圓是漢族傳統小吃的代表之壹。同時,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也表達了古代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壹種向往和期盼。
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是當時的明州所興起的壹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板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後,吃起來香甜軟糯,回味無窮。
關於重慶淩湯圓的介紹:
淩湯圓是山城重慶的傳統名小吃,重慶老字號,距今已有八十余年歷史。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淩湯圓創始人林名合在重慶雙鳳驛街頭賣擔擔湯圓,名為林湯圓,因他的湯圓因真工實料、皮糯餡香、香甜可口,很快風靡山城,逐漸享譽遠近。
其後開設鈺合祥商號,並先後在成都、昆明、上海、廣州、南寧等地開設分號,產業逐漸做大,林名合也逐漸發展成為左右重慶商界的豪商巨賈。抗戰爆發後,林名合大力資助抗日,成為遠近聞名的愛國商人。後林湯圓改名為淩湯圓,成為山城人民喜愛的小吃之壹,有“小吃群芳譜,味美淩湯圓”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