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生病了,家裏人都會餵給我壹些黃桃罐頭吃,涼涼的,甜甜的,吃完會舒服很多。”對於很多東北人來說,發燒感冒時吃黃桃罐頭,已成為治病環節的壹部分,甚至可以戲稱為“東北玄學”。
然而事實上,感冒發燒吃罐頭,只是東北人民在物資匱乏年代的無奈之舉。早期的黃桃罐頭,也只是眾多水果罐頭中的“小弟”。
“小時候發燒感冒,醫生除正常開藥外,還會囑咐吃點水果罐頭,其實是因為罐頭裏含糖。” “白糖有利尿等作用,有助於身體恢復,但在當時白糖很金貴,所以用水果罐頭來代替。”
在替代糖以外,水果罐頭又是新鮮水果的“替身”。過去東北水果稀有,幾乎只有蘋果、梨、桃子,又難以運輸和儲存。因此,方便儲存、口感甜而不膩,又可補充水、糖分和維生素C的水果罐頭,成為生病中的東北人首選的營養品。
黃桃罐頭在東北的“翻身仗”
最早市場上流行的水果罐頭有桔子罐頭、蘋果罐頭、菠蘿罐頭、黃桃罐頭等等,其中最受青睞的是桔子罐頭和蘋果罐頭。
“桔子在東北很稀有,因此喜歡買桔子罐頭嘗鮮的人多;東北生產蘋果,蘋果罐頭價格也最便宜,買的人也很多。”相比之下,黃桃罐頭其實並不好賣。
這壹情況在90年代發生轉變。當時的商家在宣傳中打出了“圖吉利”這壹殺手鐧。“桃木辟邪,‘桃’又與‘逃’諧音,吃黃桃罐頭可以‘逃過壹劫’,就這麽傳開了。”
此後,黃桃罐頭力壓壹眾水果罐頭,成為東北地區名副其實的“水果罐頭之王”。黃桃罐頭不僅只是發燒感冒時購買的營養品,“兩包糟子糕+兩瓶黃桃罐頭”,成為不少東北人送禮的小標配,為過生日、逢年過節的餐桌增添壹份喜慶。
從早期的雜牌罐頭,到《商標法》頒布後品牌的建立,喜好吃黃桃罐頭的東北人,也帶紅了不少東北地區的水果罐頭廠家,例如林家鋪子、真心等,均來盛產黃桃的遼寧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