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排比:
握筆時,完全由他來推筆桿;遇到危險的事情,是由他來試探還是冒險;骯臟的東西,毒藥,暴力的東西,他接觸的機會最多;刀傷、燒傷、淤青、咬傷最容易被他吸收。
二、擬人化的句子
他有大拇指沒有的“敏捷”,打電話或拔槍時必須要求他用算盤、擰螺絲、解扣子。
文本解釋
這是豐子愷先生寫的壹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的說,每個人都有十個手指,壹只手上的五個手指各有優劣。然後用幽默的語言描述了五個手指的不同姿勢和性格。最後,我澄清了壹個道理:“如果五指能合而為壹,成為拳頭,那麽根就是有用的,有力的,不再有強弱醜之分。”
文章語言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扣五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刻畫出姿態生動、性格完全不同的五指。
擴展數據:
壹、排比的運用:
1,用排比寫人,可以細致刻畫人。如:“他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高尚,他的意誌是那樣的堅韌堅強,他的氣質是那樣的質樸謙遜,他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寬廣。”
2.用排比寫景物,可以把景物描寫得很細致,可以很清晰,很細致,很生動。如朱自清《春》中“山潤,水長,日頭赧顏。”
二、比喻的運用:
1,用比喻來描述和渲染事物的特征。它能使事物生動、有形,從而引起讀者的聯想和想象,給人以生動深刻的印象,使語言出彩,富有感染力。讓語言生動形象,也讓深刻抽象的道理變得簡單具體。
2.解釋或推理時,不叫“比喻”,叫“類比”。用簡單的東西描述深刻的道理,把抽象的變成具體的,把復雜的簡單化,幫助人們深刻理解。並使語言生動,富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