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曾品嘗如“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玉糝”、“東坡腿”、“東坡芽膾”、“東坡墨鯉”、“東坡餅”等等。
東坡系菜肴大盤點:東坡肉
說到蘇東坡與美食的淵源,當然首推家喻戶曉的“東坡肉”。宋人周紫芝《竹坡詩話》說,蘇東坡最喜歡吃豬肉。東坡謫居黃州時發現豬肉這麽好的食材,在黃州居然價賤如泥,於是寫了壹篇《豬肉頌》來為豬肉擡高身價: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蘇東坡不僅鼓勵大家吃豬肉,自己也帶頭吃豬肉。他親自動手烹飪紅燒肉並將經驗寫入《食豬肉詩》中。後來,他去杭州做官,傳說因他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過節時,當地百姓送他許多豬肉。
而他卻把五花肉切成大塊,加蔥、姜、醬油、料酒,慢火細燜,煨制成酥香味美、肥而不膩的紅燒肉,分與每戶,獲得了很大聲譽。從此民間便把這種紅燒肉命名為“東坡肉”,成為傳統的名菜。
東坡系菜肴大盤點:東坡魚
據說蘇東坡平生最愛吃魚,只要是魚類,他幾乎來者不拒,吃過鯉魚、鯿魚、黑頭魚、墨魚、鱖魚、鱸魚、鮑魚等等,甚至連劇毒的河豚也敢吃,總之凡是水裏遊的,他壹樣都不落下,吃高興了還作詩,完全是壹個吃貨的本色演出:姜芽紫醋炙鰣魚,雪碗擎來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蒓鱸。
當年他吃魚常常是自己動手烹制,他在《魚蠻子》壹詩中記述了他做鯉魚的方法:“擘水取魴鯉,易如拾諸途。破釜不著鹽,雪鱗筆青蔬。”蘇東坡在黃州時,曾寫有《煮魚法》壹文,介紹他“在黃州,好自煮魚,其法:以鮮鯽或鯉魚治斫,冷水下。
入鹽於堂法,以菘菜筆之,仍入渾。蔥白數莖,不得掩半,熟入生姜、蘿蔔汁及酒各少許,三物相等,調勻,乃下。臨熟,入桔皮片,乃食。”現在飯店裏的各種“東坡魚”的做法,應該還是在蘇東坡的時候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