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蘇軾在哪裏吃荔枝?

蘇軾在哪裏吃荔枝?

蘇軾在哪裏吃荔枝?惠州。

北宋年間(公元1094年),57歲的蘇軾被貶徽州。在嶺南的蠻荒之地,雖然生活很辛苦,但當地的荔枝便宜又好吃。

於是蘇軾敞開肚皮,吃了不少。吃完後,他還寫了壹首詩,說“壹日三百顆荔枝,不願長大做嶺南人。”

如果平均冷藏荔枝重約26g,300個荔枝重約15.6kg..壹天吃這麽多荔枝,不用撐死也能讓蘇軾“中毒”。

所以蘇軾這首詩寫出來之後,後人就壹直爭論了近千年。那麽,蘇軾寫下這樣壹首詩,是“筆誤”還是吹牛?如果他在虛張聲勢,他的動機是什麽?

“徽州壹絕”——北宋蘇軾。

羅浮山四點是春,橘楊梅是新。

壹天300顆荔枝,我毫不猶豫的長大做壹個嶺南人。

白話翻譯:

羅浮山下氣候十分宜人,四季如春。這裏有很多種水果。四月份剛吃了橘子(枇杷),五六月份剛吃了新鮮的楊梅。七八月份可以吃到好吃的荔枝。

如果我每天能吃300個荔枝,那我願意壹輩子待在這個地方,做壹個嶺南人。

有人說嶺南客家諺語說“壹個荔枝三把火”。蘇軾寫這首詩的時候聽錯了,就寫成了“壹日三百顆荔枝”。然而,這是不可能的。

因為按照這首詩表達的意思,蘇軾只能寫出“壹日三百顆荔枝”。判斷真相的關鍵就在詩的最後壹句,“不要猶豫,做壹個嶺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