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式的方式是:蒸煮——去皮——改切——晾曬——復蒸——再晾曬——再次復蒸——晾幹即可食用。
現在規模生產的方式大多是:削皮——改切——烘烤。
其實單從這兩種做法的簡單流程上,大家也能看出為什麽現在有些地瓜幹又硬又粘牙的原因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有時候高品質跟高產量本來就是難以並進的兩個事情。
所謂“倒蒸古法”簡單地歸結壹下就是蒸三次:
第壹次蒸方便去皮、改切,第二次蒸加快水分析出,增強甜潤滋味,第三次蒸將口感定型,避免暴曬導致的幹硬。
“倒蒸古法”紅薯幹——口感柔韌軟糯、滋味甜潤可口、做法簡單易學。
準備材料:大量的紅薯(做壹次需要好幾天,就多做點吧)
制作步驟:
首先把紅薯清水浸泡壹下清洗幹凈,然後上鍋蒸到7到8成熟,水開之後大約10到15分鐘即可;
取出來之後給紅薯去皮,然後改切成片或者粗條狀,平鋪在簸箕或者竹篾笸籮裏,放到外面去經受太陽和微風的塑造;
大約曬個兩天左右,第二次進鍋蒸,這次不用蒸太久,確保紅薯熟透了就行,然後再次鋪開去晾曬;
這次晾曬個三天左右,紅薯幹水分大量流失,開始析出糖分,回鍋再次蒸。這回主要決定了口感,時間長短看自己的需求,蒸好之前再次晾曬,基本上天氣好的話隔天就可以吃了。
紅薯幹的重點總結:
①紅薯最好選擇個頭適中的紅心紅薯,個頭太小了工作量有點繁瑣,個頭太大的紅薯纖維感比較強。
②開始準備制作之前壹定要關註未來至少1周的天氣情況,壹旦出現下雨、臺風天氣就很麻煩了,就算用烤箱做彌補性的操作也是挺麻煩的,效果還不好。
③這三次蒸制都是有原因的,第壹次是為了方便去皮改切,第二次是為了加速水分的蒸發,第三次是為了確定口感,所以既然選擇要“古法倒蒸”,那麽就要做全套操作哦。
④晾曬的時候最好是罩上紗網,不然的話糖分高的東西還是挺招小蟲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