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團應該算是春季特有的壹種糕點,不過,如果不用春季野菜做青團,用其他食材做青團的話,其他季節也是可以吃到青團的,比如用菠菜做的青團、用抹茶粉做的青團等等。 青團是江南地區壹帶的傳統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裏,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現在店裏做青團,有的采用漿麥草,有的采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綠葉蔬菜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來當作春遊小吃。 青團是什麽節日吃的 青團是寒食節和清明節的傳統食物。 青團是清明節的時候吃的,因為清明節是要吃青色的東西,可以吃的眼睛清澈,而青團的應該是用艾青做得,所以,要吃青團。 青團子是用壹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幹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制作團子。團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餡時,另放入壹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團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 清明節為什麽吃青團 紀念義和團運動 傳說在清朝末年時期,太平天國運動時期陳太平被清兵追殺,為了避開追兵,當地的老百姓用青草拌進了糯米粉裏面,追兵吃了之後覺得十分的香甜就放松了警惕,為了多壹樣求生機能,李秀成下令讓太平軍都學會了做青團。 現實需要 清明節又叫寒食節,在以前,清明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不開火,而青團蒸熟後就可以直接食用了,所以,清明節吃青團也是基於現實的需要。 應季食物 青團只有春天有得吃,所以,清明節吃青團也是壹種飲食應季。青團是用野外壹種名叫漿麥草的食物搗爛後取汁和水磨糯米粉攪拌均勻後制作而成的。